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免疫和计划免疫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教学内容分析 “免疫与计划免疫”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能突出本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学情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对传染病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免疫的有关实例;受社会环境影响(新冠肺炎),学生对自身生理过程及原理的关注程度增大,对自身健康内容比较感兴趣。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进行资料分析,能够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重难点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进行资料分析,能够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评价任务 1.组织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选派学生代表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其他小组补充;引导学生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选派学生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检测目标1的达成。 2.组织学生阅读文本,选派学生代表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他小组补充。检测目标1的达成。 3.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观察图片,选派学生代表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其他小组补充。检测目标2的达成。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现象: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提出问题: 1、在你的生活常识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 设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学生思考。 由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环节二:人体的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1、组织学生阅读P79资料1,提出问题:资料1说明什么问题。 2、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动画。 3、展示图片:烧伤的病人,扎满了灭菌后的绷带。为什么要涂上消毒药水,用无菌绷带包扎?(因为烧伤病人的皮肤失去了阻挡功能,容易感染细菌) 4、提问:病原微生物找到了鼻孔,试图“穿孔而入”,它们能“随心所欲”么?展示鼻毛、呼吸道上纤毛和黏液的图片。思考呼吸道黏膜上纤毛具有什么作用?(呼吸道上的黏液可以粘住病原微生物,纤毛不断摆动,可清除病原微生物。) 5、另外一群病原微生物找到了进入身体的另一个入口——口腔。它们能轻易成功吗?展示图片:胃、胃黏膜、胃液的成分。 6、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与功能。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设疑问:通过资料1,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1、展示血液的图片,请学生回忆白细胞的作用。 2、组织学生阅读P79资料2,展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的动画,小结:吞噬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3、展示伤口化脓的图片,提问:身体受外伤,如果伤口较深,常会化脓。这是怎么回事?(脓是吞噬细胞与病原微生物战斗后,双方的“尸体”) 4、展示动画:溶菌酶消灭细菌。 5、举例:唾液、乳汁、泪液中都含有溶菌酶。 6、引导学生总结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与作用。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当麻疹流行时,以前出现过麻疹的人会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谁负责制造抗体?②抗体的本质是什么?③淋巴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制造抗体? 小结:抗体的概念,同时引出抗原的概念,并展示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示意图,进一步梳理抗原抗体的概念。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免疫器官,并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小明有乙型流感的抗体,是否再也不会患上流感了? 流感病毒有很多种,如甲型流感病毒。病毒不同,相应的抗体也不一样。出示照片:天花病毒无法与麻疹抗体结合,这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什么特点? 引出特异性免疫,并强调其特点。提问:第三道防线是一出生就有的还是后天逐渐建立起来的? 4、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名称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生来就有出生以后才产生的范围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展示。提供多种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并从三道防线建立的时间、范围、特性三个角度进行区分。环节三:免疫的功能1.自读提示: (1)人为什么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健康的生活 (2)人体对衰老、死亡或死亡的细胞是如何解决的 (3)人体如何对付异常细胞 出示免疫的功能示意图,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免疫的功能。 2.角色扮演:强化对人体三道防线的理解。 (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卡通图"免疫的功能示意图")预防感染,使人体能够抵抗病原体等的侵袭,防止疾病的产生,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自身稳定,使人体能够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免疫监视,使人体能够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而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例如,防御功能过高时,会对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和食物(如鱼、虾等)等会发生过敏反应;自身稳定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则有可能会发生肿瘤。 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 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 为什么 类似的器官移植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阅读文本。 2.观看角色扮演后,思考回答。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人体三道防线的认识和理解。 环节四:计划免疫还记得小时候你打过哪些预防针吗 让带预防接种证的同学说出自己接种疫苗的时间和预防疾病的类型。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计划免疫的原理、概念。最后出示“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卡”,让学生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教师根据课本插图向学生渗透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国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的关心。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疫苗接种经历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 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 B.多吃含维生素 C.的食物防止坏血病 D.得过腮腺炎的人不再得腮腺炎 2.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得过天花的人不再得天花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溶菌酶杀菌 3.狗用沾满唾液的舌舔伤口,能使伤口好转,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体 B.消化酶C. 溶菌酶 D.生长素 4.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5.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得过天花的人不再得天花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溶菌酶杀菌 6.狗用沾满唾液的舌舔伤口,能使伤口好转,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体 B.消化酶C. 溶菌酶 D.生长素 7.被疯狗咬伤的患者,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8.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B.免疫使人体对任何疾病都能抵抗 C.免疫是后天得到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惟一途径 9.器官移植的困难是机体对移植器官的排斥,这是因为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原C. 抗体 D.受损伤的组织 10.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B. 过敏反应C.肺结核 D.肝癌 11.接种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病的原因是( ) A.直接杀死结核杆菌 B.全面增强易感人群的体质 C.使人在不生病的情况下产生抗结核病的抗体 D.使人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9.抗体是人体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的( ) A.白细胞 B.无机盐C. 维生素 D.蛋白质 10.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预防接种的是( ) A.婴幼儿注射百白破疫苗 B.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C. 为肝炎患者注射胎盘球蛋白D.为青少年注射乙肝疫苗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提供多种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免疫和计划免疫”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难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看图、阅读、讨论、答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以形象的图片,配合教师生动的比喻、举例,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等抽象、枯燥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缩短了抽象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最后,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同时教师也在角色扮演中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了解。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