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
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初一学习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突破这一困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善于化抽象为具体,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学习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重难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评价任务 能够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由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推出基因的传递规律。 课外延伸:制作染色体模型。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你对你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最满意?这个部位长得像爸爸还是妈妈?想知道爸爸(或妈妈)怎样把控制这一性状(如大眼睛)的基因传递给我们的吗?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问题;通过回答复习遗传、变异、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环节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教师活动 (1)分析回顾克隆羊产生过程。 (2)导问:羊的“黑面”和“白面”是不是生物的性状?是不是基因控制的?克隆羊像B羊说明了什么? (3)展示植物、动物细胞的结构,回顾细胞核和细胞核的组成物质——染色体。 (4)引领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染色体的组成,猜想基因在DNA上还是在蛋白质上? (5)引领梳理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板书) (7)引领观察女性染色体图片,提供常见动物植物染色体数目资料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图,归纳总结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 提供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疾病。 (8)引领学生回顾分析人的生殖过程,理解亲子代间基因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9)提供图片,让学生猜想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活动 (1)随着教师的引导分析回顾。 (2)说出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在细胞核里。 (3)回顾细胞结构,认识细胞核。 (4)猜想出基因在DNA上。 (5)说出亲子鉴定。 阅读资料,了解亲子鉴定证实猜想。 (6)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7)了解人有23对染色体,其它动物染色体也是成对的。识图理解基因也是成对的。 (8)了解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的。 说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以及基因数目的变化。环节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教师活动 【提问】:父母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头脑,使“我”成了独一无二的我。我们该怎样回报父母?学生活动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实际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进行深入理解。设计意图 希望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自己总结归纳出知识。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事实中抽提出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环节四:练习巩固教师活动 出示作业。学生活动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练习巩固,检测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三、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①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初级练习 ②综合练习,考察知识的综合运用 ③课外延伸:尝试制作染色体模型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学中,结合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为生活服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现了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遗传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一疑惑去看书,让他们通过看书来解决疑惑。在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使他们的观点得到统一,去伪存真,有了很强的探究意识,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效果较好,从而突破了本节的课的教学难点问题: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有点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分析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