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秋生物七上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材分析本课从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了解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对归纳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基础。学生虽然经常见到植物,但很少对其进行系统观察。课前可安排观察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周边环境的植物。学生知道周边的水绵和苔藓慢慢消逝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利用这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将会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 1.描述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适于环境的特点。2.形成“由水生向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观。科学思维 1.概述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比较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归纳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异同点。3.描述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的重要作用(进化地位)。探究实践 1.观察水绵、葫芦藓、肾蕨等生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结构。2.观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和孢子。3.用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构建一个生态瓶。态度责任 说出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养成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分组准备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和制作临时装片的用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海洋等环境的图片: 教师讲述:生物圈中到处都有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了解这些植物都有哪些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探究新知探究一 藻类1.教师讲述: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和绿膜。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思考后,尝试回答。教师解释原因:水变绿是由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繁殖。教师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藻类(如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鹿角菜、水绵和衣藻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常见藻类,思考:(1)这些藻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这些藻类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陆生高大植物相比,有根、茎、叶等器官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回答。提示:(1)藻类主要分布在水中。(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可以说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2.多媒体出示教材P64图2-3,让学生阅读图中的信息,尝试总结藻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可尝试让学生举出更多的实例)师生共同总结: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工业、鱼类饵料、释放氧气等。探究二 苔藓植物1.教师讲述:春夏时节,如果有机会走进温暖多雨地区的森林,你会看到一些树干好似披上了一层绿衣;有时脚下似乎还有一块毛茸茸的绿毯,踩上去非常松软,它们的主要组成都是苔藓植物。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苔藓植物(如葫芦藓、尖叶匍灯藓、地钱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苔藓植物。指导学生对葫芦藓进行观察:①用放大镜观察葫芦藓茎和叶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②测量葫芦藓植株的高度。思考:(1)与藻类相比,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2)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有哪些主要的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3)苔藓植物与人类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苔藓植物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2.多媒体出示大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教师讲述: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低浓度的有毒气体即可威胁这些植物的生存。因此,这些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探究三 蕨类植物1.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几种蕨类植物(如铁线蕨、鳞毛蕨、肾蕨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蕨类植物,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组织学生对肾蕨进行观察,思考:(1)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主要的区别?(2)与苔藓植物相比,为什么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教师讲述: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高大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教师进一步提问: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进行讨论交流。2.多媒体展示孢子囊,让学生观察,并阅读教材后说出孢子植物的种类和繁殖方式。(明确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就是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3.多媒体出示肾蕨、卷柏、贯众、满江红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归纳总结蕨类植物的作用。提示:可食用、药用,作为绿肥、饲料,观赏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正文的最后一段,教师拓展讲解煤的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用藻类、苔藓和蕨类等生物构建一个生态瓶或室内生态盆景。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用表格形式进行知识总结,体现出生物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趋势。多媒体出示下面的表格:分类 常见生物 生活环境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 与人类的关系或作用藻类 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水中 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释放氧气;鱼类铒料;食用;工业和药用等苔藓植物 葫芦藓、尖叶匍灯藓、地钱 潮湿的陆地 多细胞,植株矮小,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根是假根 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保持水分;成泥炭燃料等蕨类植物 肾蕨、贯众、满江红、卷柏 阴湿的陆地 多细胞,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观赏、食用、药用、绿肥和饲料、成煤等进化趋势: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板书设计见课件当堂演练见课件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不是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几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判断这些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从而掌握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在课堂的最后,对这三种生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归纳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使他们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应用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