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题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建议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与静脉血。 (3)认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认同体育锻炼有益心脏健康。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 (2)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人们常用心跳和呼吸的存在作为判断人生命存在的指标。 播放B超检测心脏跳动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将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跳动。让学生原地跳跃30秒,再次感受心脏跳动,比较两种状态下心脏的跳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表达交流。 【引入新课】心脏在人们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支撑它在生命的长河中永不停歇?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有关心脏的知识。 让学生亲自感受心脏跳动,体验生命的存在,激发探知兴趣,引入新课。心脏结构 【初步感知心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环节,亲身体验,初步感知心脏的位置、外形、大小和外壁。 (1)摸摸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判断心脏的位置。 (2)课件展示的心脏外形图,结合准备的新鲜猪心脏,感受心脏的形状和大小。 (3)捏捏猪心脏心房和心室的壁,比较下厚度,说出自己的感觉,做出准确地推测。 (4)教师拿出模型放在展示台上,教会学生心脏模型的位置摆放。提示:上下端的判断:心尖一端为下端,血管一端为上端。左右面的判断:心尖偏向一侧为左侧,心尖偏离一侧为右侧。 【解剖心脏】教师将猪心脏解剖,让学生参照教材P117心脏解剖图,阅读教材P117-118第一段的内容,深入探究心脏的结构。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明确下列相关问题。 (1)心脏有哪几个腔组成?各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心房和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2)与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答: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 (3)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4)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和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可能与不同腔输送血液的距离不同有关,输送血液的距离越长,壁越厚。 (5)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答:有瓣膜,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心脏灌流实验】播放心脏不同血管的灌流实验动画视频,分别从主动脉、肺动脉注水,观看水流的方向;扎紧下腔静脉,分别从上腔静脉、肺静脉注水,观看水流的方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验证瓣膜的作用,明确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 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出现倒流。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初步了解心脏的相关知识。通过解剖实验、观看模型和视频,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心脏功能 【过渡】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强有力地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人只要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带着这个疑问,来看一下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心脏工作动画】播放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画视频,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再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结合教材P118图4-35,师生共同明确心脏的工作过程。 【总结】(1)左、右心房收缩时,将血液压至左、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分别压至主动脉、肺动脉→当心室、心房均舒张时,血液流回心脏。 (2)心脏收缩时处于工作状态,舒张时就处于休息状态,这样心脏工作起来就不会疲劳。 【拓展阅读】阅读小资料,了解心脏起搏器的作用。 通过动画视频直观认识心脏的工作过程。血液循环途径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 【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P119血液循环图,自主阅读教材P12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 答: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在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 答:血液成分在毛细血管网处发生变化,体循环含氧高、鲜红的动脉血→含氧少、暗红的静脉血,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 【整体感知】课件展示一个红细胞在体内的旅行视频,加深对血液循环路径及在毛细血管网处完成的物质交换引起的血液成分变化的认知。 【巩固运用】师生共同明确下来问题。 (1)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在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一般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般是静脉血,但在肺循环中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2)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要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 课件展示循环途径,引导学生归纳:药物从上臂静脉注射进入血液→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病灶处)。药物经过心脏2次。 (3)肺部感染患者通过雾化进行治疗,药物需要经过心脏几次才能到达病灶? 课件展示循环途径,引导学生归纳:药物由肺泡进入血液→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肺部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病灶处)。药物经过心脏1次。 通过自主学习和图片观察,对血液循环有整体认识。通过观看动画视频,直观血液循环途径,加深印象。板书设计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血流方向:心房→心室 2.功能:输送血液的泵 二、血液循环 1.体循环 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成分变化: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 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成分变化:静脉血→动脉血 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教后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