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案例名称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提供者 -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别是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以及其他昆虫的发育方式。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昆虫发育方式的特点和区别。此外,还探讨了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掌握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及其区别。同时,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知识归纳概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学生还能从昆虫的生活史中领悟到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关系,增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阐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过程与特点,能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种类,在观察昆虫发育过程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观察与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掌握分析归纳异同点的方法;通过参与饲养昆虫等实践活动,学会主动探索昆虫发育过程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昆虫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价值,培养保护昆虫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通过了解昆虫发育过程中的神奇变化,体会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性,激发对生物学科的热爱。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实践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昆虫生殖发育过程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2)家蚕及其他昆虫(如蜜蜂、蝗虫)的饲养工具和材料。 (3)关于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案例研究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昆虫知识竞赛(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程开始前,组织一次小规模的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毛毛虫和蝴蝶有关系吗?知了为什么要蜕皮? (2)引入课题(教师讲解,学生思考):通过上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老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你养过家蚕吗?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生:有的学生可能有一些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可能不清楚具体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 1.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学生分享(部分学生表述交流):请养过家蚕的同学简要介绍家蚕的发育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生:通过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他人的经验,提高对家蚕发育过程的认识。) (2)观看影像资料(教师组织观看录像或幻灯片,学生观察、思考):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家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展示家蚕从卵到成虫的整个过程。看完后,学生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描述。(生: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详细讲解(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具体教学情境 (教师讲解):家蚕的生殖发育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首先,雌雄家蚕交配后产卵。卵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出幼虫,幼虫经过几次蜕皮逐渐长大。然后,幼虫结茧化蛹,最后破茧成蛾。(引导策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或实物来辅助讲解。例如,展示家蚕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标本,并让学生观察不同阶段的特征。(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问:“家蚕为什么需要多次蜕皮?”教师可以解释说:“家蚕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因此需要定期蜕皮。”(教师总结):教师强调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是典型的完全变态发育,这对家蚕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2. 其他昆虫的发育 (1)分类讲解(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说明(教师举例,学生思考):以蜜蜂为例,展示其发育过程的图片,并让学生对照书上的描述,找出各个阶段的特点。(生: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完全变态的过程。)(教师补充):蜜蜂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也是完全变态的一个典型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每个阶段的功能和意义。 (2)不完全变态昆虫(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说明(教师举例,学生思考):以蝗虫为例,展示其发育过程的图片,并让学生对照书上的描述,找出各个阶段的特点。(生: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区别。)(教师补充):蝗虫的若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比较相似,只是大小有所变化。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不完全变态的生物学意义。 (3)深入讨论(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例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等,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生:学生可以从这些例子中得到不同的感悟,如“化茧成蝶”的寓意。)(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而有些是不完全变态?这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完全变态可以帮助昆虫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食物来源,而不完全变态则可以让昆虫更快地成熟。”(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解释不同发育过程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三、课堂活动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昆虫,讨论并总结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补充。(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总结,确保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关键内容。(预设学生反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共通之处,例如某些昆虫的发育过程有哪些相似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这些共同点。 (2)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组织部分学生饲养并观察某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学生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在课堂上分享。(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体验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教师指导):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饲养箱、食物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饲养和观察昆虫。(预设学生反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昆虫的饲养条件、食物的准备等。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情感教育(教师讲述,学生思考):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教师讲述):教师可以讲述家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丝绸产业的影响。同时,通过诗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渗透人文教育。(预设学生反应):学生可能会对家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故事和诗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归纳总结 (1)教师总结(教师回顾,学生记录):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尤其是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2)学生反馈(学生表述,教师补充):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确保所有学生都掌握了重点内容。(生:学生可以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提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认为哪种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最有趣?为什么?”(预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到某些昆虫的特殊发育过程,如家蚕的完全变态或蝗虫的不完全变态。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过程对昆虫的意义。 (3)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继续观察并记录自己饲养的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下节课进行汇报。同时,查找并阅读一篇关于昆虫生殖发育的科普文章,写下感想。(教师提示):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科普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站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预设学生反应):学生可能会对作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对实践活动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完成观察记录,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作业布置(1)比较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绘制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流程图,并简要说明两种发育方式的主要区别。 (2)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昆虫生殖发育的环境适应性”的短文,阐述昆虫的变态发育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