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2.1水的利用与散失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2024)生物七下 3.2.1水的利用与散失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3.2.1水的利用与散失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主要聚焦于植物的吸水和失水现象,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课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了解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吸水和失水原理,这是基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差异所导致的。同时,课程还引导学生观察水在茎中的运输路径,特别是通过导管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的过程。此外,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也是重要一环,学生将了解到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其中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之后学习叶片结构,蒸腾作用原理和意义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内水分利用与散失的基础框架,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植物如何通过调节水分平衡来维持生命活动。 2、教学分析 水的利用与散失的涵盖了植物的吸水和失水原理,以及观察探究水在茎中的运输和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掌握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并了解叶片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主实验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深化对植物水分利用和散失过程的理解,同时明白蒸腾作用的机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的大小。 掌握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的关系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影响。 2.水在茎中的运输: 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即从土壤溶液到根毛细胞,再通过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认识到导管在植物体内水分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3.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通过实验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了解叶片的主要结构名称和作用。 理解叶片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原理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直观理解细胞液浓度与周围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过程。 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原理。 2.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复杂性: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涉及多个组织和器官,过程复杂。 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这一过程,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的示意图和详细的讲解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概念图。 3.叶片气孔功能的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将叶片气孔与蒸腾作用、气体交换等概念联系起来。 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气孔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但对于植物如何吸水和失水、水在茎中的运输以及叶片结构的细节还缺乏深入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掌握水在茎中的运输途径,并了解叶片的结构特点及其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植物水分代谢的机理,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理解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和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机理,形对植物生命活动的整体认识,认识到水对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掌握观察探究水在茎中运输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设计并实施相关实验,验证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科学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以及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4.社会责任:了解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明白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过程和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机理。
探究能力 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以及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态度 了解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向学生介绍水的重要性以及观看。实验视频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紧接着是对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知识对水的吸收和运输的讲解,和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分别是什么?紧接着观看视频,了解根毛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接下来是观察与思考水在茎中的运输实验。通过实验引出导管的概念以及导管的作用等内容,紧接着是本节课的第二个内容,植物的蒸腾作用。首先向学生介绍蒸腾作用的概念,紧接着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叶片的结构,为后面学习蒸腾作用的原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流程 1.复习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2.实验观察水在茎中的运输 3.学习蒸腾作用的概念 4.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5.学习蒸腾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 导入 水是生命的摇篮,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植物。植物从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水分,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植物又不可避免地要耗损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这样就形成了植物水分代谢的四个过程: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 通过采用主管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知识探究 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传粉和受精 果实和种子得形成 植物体吸收水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1.主要器官——根 2.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这使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这样的结构很适合吸收水分。 观察·思考:水在茎中的运输 实验目的:说出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通道 材料用具:带叶杨枝,刀,烧杯、红墨水 方法步骤:1.剪取带叶杨枝,下端削成斜面,入稀释的墨水中阳 光下3~4小时。2.取出枝条,清水漂净,观察叶脉颜色变化。3.用刀将枝横切,观察颜色变化;再纵切,观察记录剖面颜色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红色的部分看上去像根根长长的管子,这就是茎内运输水的结构--导管。 它属于输导组织。每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死细胞构成的,这些死细胞没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已经消失,形成了中空的管道。 根和叶脉内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形成了运输水的管网。根吸收的水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搭着便车”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植物的蒸腾作用 用塑料袋罩住正常生长的植物,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水珠。这说明有水从植物体内散失出来。 什么是蒸腾作用? 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要想知道植物是怎样散失水的,需要深入了解叶片的结构。 实验·探究:观察叶片的结构 实验目的:①练习徒手切片②认识叶片的结构;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和气孔。 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或蚕豆的叶片)、清水、显微镜、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 叶片横切面的永久切片、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小木板等。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①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②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按图所示,迅速切割叶片。 ③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④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横切面的切片 ①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永久切片。 ②参照图片,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注意观察上、下表皮附近的叶肉细胞在形状、排列方式和叶绿体数目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结构特点有什么意义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属于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的分别是叶片的什么结构?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①用镊子撕下一小块叶片(如蚕豆叶片)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注意观察叶片下表皮的细胞形态,下表皮上有没有气孔。联系刚观察的叶片横切面的切片,并参照下图,说一说:上、下表皮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这与它们的功能有什么样的联系 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与它们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上表皮更注重保护作用和减少水分蒸腾,而下表皮则更注重气体交换和适应环境变化。这种结构特点使得叶片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画图 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画出轮廓即可。 保卫细胞和它周围细胞的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 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对蒸腾作用有什么意义 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使保卫细胞能够控制气孔的开闭,从而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弱。这种结构特点对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气孔的结构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气孔的开闭原理 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 气孔的活动 植物体自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大部分又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其中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土壤→根毛→根部导管→茎部导管→叶脉→气孔→大气(水蒸气) 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在炎热的夏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学生齐声说出答案。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进行实验。 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导管等新内容。记录重点笔记。 学生跟着步骤指导完成实验。老师适时予以协助。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绘制图片。 复习回顾之前的内容,从而引出新课。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本节课重点知识。 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提高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课堂 小结 本节课通过实验与讲述相结合的方式,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过程,以及叶片结构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也为我们后续学习植物生理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 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不同植物的叶片结构都相同吗 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叶片,在结构上有差异吗 尝试提出更多你想探究的问题,并制订方案进行探究。
板书 设计 第一节 水的利用与吸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