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课题名称 3.1.1消化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河北少年出版社(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本节是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食物进入人体如何被消化,以及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2、教学分析 《消化系统的组成》是生物冀少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的关键章节。教材开篇点明消化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作用,它负责摄取、消化食物,吸收养分,排出残渣借助高清人体消化系统解剖图、动态消化过程示意动画、微观组织细胞图片,系统介绍消化管与消化腺各部分结构,从口腔咽、食管,到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管,关联胃腺、胰腺、肝脏等消化腺,深度剖析各器官位置、形态、功能,关联生理学组织学知识,为后续理解消化原理、营养吸收筑牢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难点: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开启初中生物学习,好奇心强但知识储备有限,对人体自身构造兴趣浓厚,日常生活也常接触饮食话题不过,他们对消化系统仅有模糊、碎片化认知,不清楚各器官具体分工与协同运作,抽象思维尚在发展,难以理解复杂生理结构与微观消化机制,亟需教师用直观素材、趣味实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助其构建知识框架。学情目标 生命观念: 描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人体消化模型,找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组成,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探究实践: 通过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了解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态度责任: 认同消化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食物进入人体后被吸收、消化的过程。2 理解消化系统分工合作的意义探究能力 通过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了解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意识,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维持健康的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设计思路 本节通过温故知新复习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营养素如何被身体吸收利用,从而引出消化系统的主题。在知识讲解环节,结合多媒体和实物模型,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接着,强调饮食健康与消化系统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均衡饮食、细嚼慢咽等。引导学生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方面,交流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预防龋齿的建议。实现知识与实践的双重提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温固知新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几张美食的图片。 【提出问题】学生:“当我们品尝这些美味食物时,食物在我们体内经历了怎样的旅程?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我们利用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食物进入人体后的消化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系统的组成。 学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忆自己进食后的感受,在脑海中初步构建食物消化的模糊概念,部分学生可能会简单描述食物从口腔进入肚子的过程。 通过展示美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消化系统相关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探究实践 【教师讲解】利用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向学生介绍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指出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依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则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在讲解过程中,用手指着模型上相应的器官,同时配合简单的文字板书,如:消化系统 -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经过哪些器官?每个器官的作用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消化系统的各部分功能,并派代表回答。 口腔:让学生自己张开嘴巴,观察同桌的口腔。 【提出问题】:“口腔中有哪些结构?它们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观察牙齿、舌头和唾液腺开口等结构。 【教师讲解】牙齿具有咀嚼食物,将食物磨碎的作用;舌头能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食物。 咽和食道:简单讲解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 【教师讲解】展示胃的结构图片,讲解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胃壁较厚,内壁上散布着大量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暂时储存食物,消化食物。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否则会增加胃的负担,容易引发胃病。 【教师讲解】展示小肠的宏观图片和微观结构示意图,包括小肠肠道黏膜。详细讲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长度很长,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胰液、肠液和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小肠。 【教师讲解】介绍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留下的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再次展示消化系统模型,对应模型上的消化腺,讲解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功能。强调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胃腺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也含有多种消化酶,与胰液共同作用于食物的消化。 借助图片和视频,讲解吃特别烫的食物会造成口腔和食道黏膜的损伤,吃过硬的食物易损伤牙齿。组织学生讨论保护食道黏膜的措施。 展示口腔结构图片,讲解口腔卫生重要性,播放龋齿形成过程视频,介绍细菌、食物残渣、等致龋因素。调查班级同学龋齿情况。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方面,交流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提出预防龋齿的建议。并介绍如何注重口腔卫生。 拿出牙刷和牙齿模型,示范巴氏刷牙法,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练习并纠正。 讲解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讨论公筷公勺使用意义。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手中的消化系统模型,跟随教师的讲解和指示,认识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消化系统的组成框架。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本以及多媒体进行讨论。积极思考并派小组代表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观察口腔,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尝试描述口腔各结构在消化中的作用。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理解咽和食道的功能,简单记录相关要点。 观察胃的结构图片,理解胃的蠕动和消化功能,思考教师提出的关于饮食与胃健康的问题,意识到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认真观察小肠的结构示意图,结合教师的讲解,在笔记本上记录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了解大肠和肛门的功能,记录关键信息。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模型上的消化腺位置,对照黑板上的表格,记录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及其功能,理解不同消化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观察图片和视频,参与讨论,分享想法。 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口腔结构和龋齿形成原因。 认真观看示范,进行练习,互相交流。 倾听讲解,参与讨论。 运用直观的模型展示,能够将抽象的消化系统结构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器官位置和形态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板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明确消化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及其包含的具体器官,为后续深入学习各器官的功能奠定基础。 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口腔,参与实际体验,能够直观地感受口腔在消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对于咽和食道,采用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快速了解其基本功能。在讲解胃、小肠等重要消化器官时,结合丰富的图片和示意图,详细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各器官的独特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饮食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通过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清晰地记忆各消化腺的功能以及它们所分泌消化液的特点,使复杂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消化过程是多个消化腺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结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能力。 利用图片和视频让抽象知识直观化,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保护食道黏膜方法的理解。 图片和视频结合,使学生清晰认识口腔卫生和龋齿形成知识。 亲身体验能让学生更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提高口腔卫生意识。 增强学生对幽门螺旋杆菌危害的认知,讨论促使学生认同公筷公勺使用的必要性。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消化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有什么主要功能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将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各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完整地呈现出来。强调消化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强调消化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制作一份消化系统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功能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健康小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手抄报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化设计,如绘制精美的消化器官简笔画、用不同颜色区分不同部分等。告知学生下节课将对大家的手抄报进行展示和评比,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张贴展示。 学生积极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跟随教师的思路,看着黑板上的思维导图,一起回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巩固。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明确手抄报的内容和形式要求,对制作手抄报充满期待,部分学生可能会在脑海中初步构思手抄报的布局和内容安排。 课堂小结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的主动回答,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补充。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清晰,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布置制作手抄报的作业,旨在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巩固消化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设计排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展示和评比手抄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业设计 制作一份消化系统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功能以及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健康小知识。板书设计 人体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消化系统与人体健康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直观演示、小组讨论、亲身体验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讲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引入生活实例或采用动画演示等更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教师应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提高讨论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