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四 年级 下 册 小学信息科技 学科 20 25 年 2 月 14 日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安排,为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开展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活动,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的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来开展教学,注重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紧扣《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学生该科知识掌握情况现状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上册信息科技的学习,对编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编码能力。他们能够结合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信息问题,初步形成了保护数据安全的意识,有助于这学期对数字化编码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学习。四年级共有7个教学班,学生对信息科技课堂普遍持有积极态度,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和尝试新事物。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整体学习风气红后,学习态度端正。但是,每个班仍旧由个别同学的操作能力比较弱,学习存在困难,教学时需要加强课堂组织调控的力度,引导学生强弱结对共同进步。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以及有实物的观察内容较有兴趣,同时,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三、本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三个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承接四上第三单元“身边的编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编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应用编码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单元开始接触数字化,对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第二单元对四上第三单元“身边的编码”和四下第一单元“数字世界”相关内容的加强,让学生深入探究数据编码,理解编码和解码是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必需步骤,关注编码中的数据安全,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单元是在四上第二单元“数据证明观点”的学习基础上的巩固和提升,包含学习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设计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作出预测,创作数据分析报告的演示文稿,并分享数据故事。 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数字世界 第1课初探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数字化的作用、数字化生活第2课图像编码认识数字图像、图像数字化、数字图像的应用第3课字符编码认识字符编码、ASCII编码、汉字编码第4课声音编码认识数字音频、声音数字化、数字音频的应用第5课视频编码认识数字视频、视频数字化、数字视频的应用单元目标:了解数字化的过程与应用,感受数字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知道数字化的原理,体会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 第二单元:解码与校验 第6课数据解码解码原理的认识、解码的应用第7课数据校验校验的作用、校验原理的认识、计算机中的数据校验第8课数据需要保护数据防范的意识、数据备份的常见方法、密码保护的常见措施、依法保护数据的安全第9课人机编码有差异人使用的编码方式、计算机使用的编码方式、编码中的自主可控单元目标:树立编码与解码密不可分的思想,理解数据校验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数据安全的重要意义,形成信息安全观。 第三单元:用数据讲故事 第10课记录身边的数据了解记录数据的多种方法,用记录单记录数据,利用其他多种方法收集更多他人记录的数据。第11课设计统计表设计统计表,数据输入与整理。第12课数据可视化了解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的制作和应用第13课规律与预测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基于规律作出预测第14课数据分析报告初始演示文稿软件,制作数据分析报告的演示文稿第15课分享数据故事学习多样的幻灯片切换效果,利用放映工具栏播放演示文稿,演讲精彩的故事单元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可靠的数据;用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具有主动使用数据表达想法和探索世界的意识;意识到数据有价值;能够创作出表达个人观点的简单多媒体作品,会在分享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本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关键教学重点: 1.知道数字化及其作用,分析数字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2.认识数字图像、数字字符、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及其应用,理解图像、字符、音频、视频数字化过程中的编码,了解人和计算机使用编码的差异。 3.能基于约定规则将编码内容解码,认识校验是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4.通过讨论分析,列出保护数据安全的一般措施。 5.了解记录数据的多种方法,能根据需求尝试设计记录单并记录数据,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理解统计表中的数据整理。 6.认识数据可视化及其应用,能自觉根据主题表达和图表特点等要求处理、呈现数据。 7.能通过观察、对比和分析图表,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创作数据分析报告,并能展示分享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1.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和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 2.知道编码规则可以用文字、图示、代码等方式进行描述,人们可以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编辑、保存、提取和管理。 3.能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组织与分析数据,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之间的关系,支撑所形成的观点。 关键: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将复杂多样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并处理的数据;设置多个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入思考。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1.切实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新教材;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3. 分组合作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4. 上机操作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巩固和检验。上机操作练习可以采取“节后一小练,章后一大练”的设计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综合、灵活应用这些操作技能。 5. 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打游戏,发出声音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要严加管束,要制订机房上课条例,设法与班主任联系,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6. 课堂结束时,要有小结或讨论,指出共同的问题,或回顾本节要点等,不能在练习中简单结束,而无评点。 7.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的方式。 8. 在教学的任何环节,要有教师的指导。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六、教学进度周次 起讫时间 教 学 内 容 计 划 课时数 备 注1 2.14 始业教育 12 2.17-2.21 第1课:初探数字化 13 2.24-2.28 第2课: 图像编码 14 3.3-3.7 第3课: 字符编码 15 3.10-3.14 第4课: 声音编码 1 国庆放假6 3.17-3.21 第5课: 视频编码 17 3.24-3.28 第6课: 数据解码 18 3.31-4.4 第7课: 数据校验 19 4.7-4.11 第8课: 数据需要保护 110 4.14-4.18 第9课: 人机编码有差异 111 4.21-4.25 第10课: 记录身边的数据 112 4.28-5.2 第11课: 设计统计表 113 5.5-5.9 第12课: 数据可视化 114 5.12-5.16 第13课: 规律与预测 115 5.19-5.23 第14课: 数据分析报告 116 5.26-5.30 第15课: 分享数据故事 117 6.2-6.6 期末复习 118 6.9-6.13 分单元素养挑战赛 119 6.16-6.20 期末考核 120 6.23-6.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