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2.通过看图、归纳等方法,总结出植物根的功能。(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根尖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描述根尖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白居易的《草》。 欣赏诗句,初步认识植物的生长现象。 通过诗句导入,引入情境,从情境中发现并回答问题。【提问】为什么会有“烧不尽”的野草?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交流判断标准。【点题】植物的生长。环节二 新知探究: 根尖的结构与根的生长 【展示】植物根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思考根据图片分析总结的能力。【讲解】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提问】根具有什么功能呢?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结合图片根固着、吸收水和无机盐。【总结】根还具有贮藏功能。【分辨】部分食用部分在地下的不一定是根。 学生思考,说出可食用的地下茎。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不同地下茎图片。【提问】根生命活动最旺盛、最活跃的部分是哪一部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植物根图片。 根据图片识别根尖。【讲解】根生命活动最旺盛、最活跃的部分是根尖,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观察】根尖的结构。 步骤:1.观察小麦幼根的根尖,了解根尖的外形。 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玻片标本。 学生思考,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相应问题。 学习类比分类讨论的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提问】根尖有哪些结构?又分别具有什么功能呢?【总结】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小资料】根毛很小,最长的才7-8毫米,但它的数目很多。在一平方毫米面积根上,豌豆就有230条根毛,玉米有425条根毛,苹果有300多条根毛,这样多的根毛就像无数个“微型水泵”,把水分和养料不断地吸上来,供给树干、枝叶、花朵、果实的生长。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思考:在移栽幼苗植株时,为什么一般都需要带土?【总结】在移栽幼苗植株时,带土是为例保护幼根和根毛。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植物的生长。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第1课时)教学反思本节课诗句导入,在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理念,多媒体与实验教学有效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本节课中,由于有学生的交流汇报等活动,所以在时间分配上必须把握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