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实践探究)2.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识别根的生长主要包括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通过举例,说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等特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根的生长部位和生长的原因。【教学难点】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根据根尖结构特点,说一说植物的根的生长和哪些部位直接有关呢? 问题引入,结合根尖结构特点,分析生长的部位。 通过问题导入。 对已有知识巩固。【复习】根尖结构特点。 学生复习根尖结构特点,链接新课。【点题】植物的生长(第2课时)。环节二 新知探究: 根的生长 【观察】根的生长。 步骤:方法1:取一株幼根长约2 cm的红豆幼苗,对照图9- 5,将根尖分为4个 部分并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用直尺分别测量各部分的初始长度,并填入表9-3中,24h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并作比较。 表9-3 红豆幼苗根尖不同部分的生长记录 方法2:选取生长迅速的幼根,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4条线,定期观察幼根生长情况。 学生探究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问】根据根尖不同部分的生长记录,得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总结】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说出根的生长的原因。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根的生长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原因一:根尖的分生区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该区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一部 分保持分裂能力,另一部分开始分化。 原因二:伸长区生长发育成为成熟区,致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增加。【总结】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讲解】随着根尖的生长,根向土壤的深处和四周伸展,增强了根对植物体的固定作用,扩大了根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范围。 学生记忆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思考与交流】陆生植物的根尖成熟区生有很多根毛。例如,玉米和豌豆根尖的1mm 成熟区上大约有数百条根毛。 大部分水生植物根毛稀少或没有根毛,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提问】根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特性? 学生思考,结合图片总结根生长的特性。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分析总结】根生长具有向地性、向肥性和向水性。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植物的生长(第2课时)。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长(第2课时) 1.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2.根生长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反思本节复习导入,开展探究实验,结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出根生长的原因,说明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由于这一实验的过程需较长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看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所以要由学生课前进行实验观察、测量记录,课上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分析讨论,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