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植物的生长(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叶芽和花芽,说出叶芽的主要结构以及叶芽与茎的关系。(科学思维)2.通过举例,掌握芽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树立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态度责任、生命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叶芽的主要结构以及叶芽与茎的关系。【教学难点】叶芽的主要结构以及叶芽与茎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世界上最高的树有多高? 世界上最粗的树有多粗? 问题引入,结合树的特点,分析植物的生长。 通过问题导入。 对已有知识巩固。【点题】无论是茎、叶还是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环节二 新知探究: 叶芽发育成茎和叶 【展示】奇形怪状的茎!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问】茎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呢?【讲解】茎是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和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说出芽的概念和分类。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陌上柔桑破嫩芽图片。【提问】什么是芽?如何分类?【总结】芽是未展开的茎(枝)、叶或花。 将来发育成枝条(茎和叶)的芽为叶芽。 将来发育成花的芽为花芽。 将来可发育茎(枝)、叶和花的芽为混合芽。【提问】图中分别是什么芽? 想一想:植物的茎主要是由哪种芽发育而来的? 巩固知识,学生记忆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讲解】叶芽发育成茎和叶。【提问】叶芽由哪些结构组成? 学生思考,结合图片总结叶芽的结构。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总结】叶芽由顶端分生组织、幼叶、芽原基和芽轴等结构组成。【思考】根据叶芽的结构,你能说一说叶芽是如何发育的吗?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幼叶发育成叶,芽轴逐渐生长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新芽。【提问】芽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棉花和苹果图片。【总结】栽培棉花时,通过摘除顶端的芽,可以促使侧枝展开,有利于多结棉铃。 栽培果树时,通过剪枝,可以避免徒长枝叶,有利于果树结实。【阅读】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植物的形态结构有关,还与一些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有关。生长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植物激素。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种子萌发、根和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所以,生产上常采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植物的核条,促使这些枝条生根。 学生补充课外知识。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植物的生长(第3课时)。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长(第3课时)教学反思本节问题导入,结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区分叶芽和花芽,说出叶芽的主要结构以及叶芽与茎的关系,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通过举例,掌握芽的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树立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