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木本植物茎图片,说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相统一的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观察茎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和功能,体验生命的神奇,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供植物利用;2.植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教学难点】阐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 学生结合谚语,说出树皮对植物的作用。 通过分析谚语。 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问】你们知道树为什么怕剥皮吗?【点题】导管和筛管进行物质运输。环节二 新知探究: 导管和筛管进行物质运输 【提问】木本植物茎主要包括哪些结构?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学生观察图片,归纳植物茎主要和功能。 培养学生根据表格、图片分析总结的能力。【展示】木本植物茎不同部分。【总结】木本植物的茎主要包括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具有保护和输导作用,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木质部具有支撑和输导作用。【提问】想一想: 草本植物的茎为什么不能像木本植物一样逐年加粗?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总结】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提问】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还是筛管运输的呢 【观察】茎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认识茎的结构和功能。 器材:放大镜,刀片,锥形瓶,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清水,红墨水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提问】阅读79-80页,思考下列题目: 1. 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 2. 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总结】观察茎的横切面,我们发现只有木质部被染上了红色。观察茎的纵切面, 我们还发现木质部中有许多纵向排列的红色线条,这些红色线条就是导管。这 说明导管可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提问】节瘤一般在茎的什么位置形成,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思考、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总结】树皮遭破坏后,韧皮部的筛管断裂,使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往下运输受阻,堆积在伤口上方形成的。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第3课时) 导管和筛管进行物质运输教学反思本节谚语导入,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观察图片,说出木本植物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观相统一的观念。通过观察导管和筛管的运输过程,体验生命的神奇,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通过举例说明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植物叶片产生的有机物,供植物其他器官利用,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