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展示图片及视频,构建生物圈的水循环概念,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和绿色植物在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科学思维)2. 通过联系生活、思考交流,说出保护水资源和绿色植物的具体举措,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教学难点】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概念和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小水滴从叶片散失后去哪里了? 学生上节课内容,说出植物还有的排水方式。 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问】除了蒸腾作用,植物还有哪些排水方式?【点题】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环节二 新知探究: 植物和水循环 【提问】植物还有哪些排水方式? 学生观察图片,归纳植物吐水也是植物排水方式。 培养学生根据图片分析总结的能力。【展示】三幅图,了解植物还有的排水方式。【讲解】吐水也是植物排水方式。【提问】植物的蒸腾作用如何参与水循环? 学生结合示意图、思考问题,构建概念。 通过概念构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展示】水循环示意图,结合课本,完成。【提问】什么是生物圈的水循环?【总结】生物圈中的水循环(water cycle) 是指自然界中的水通过蒸发、蒸腾、降水等环节,在生物圈中不断循环运动的过程。【提问】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水循环图片。 学生思考,结合图片拓展知识并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讲解】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自太阳能,它使生物圈中各种水体的水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大气。【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总结】水循环把生物圈中的水体联系一起,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处于不断更新之中。【提问】如何保护水资源?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总结的能力。【讲解】1.颁布法律法规。 2.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呼吁大家的关注。【提问】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行动,保护长江、黄河的水资源 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和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小组合作讨论,表达交流。【总结】1.严禁采伐森林,2.节约用水,3.减少环境污染,不乱丢垃圾等。【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对水循环有哪些影响? 举生活例子,分析原因,强化学习。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讲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提问】绿色植物除了稳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结合图片拓展知识并对已有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动画、图片等【总结】1、防止水土流失,2、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呼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我们应该好好保护森林。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2课时) 一、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水循环的意义和保护措施教学反思本节问答导入,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图片、视频,了解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过程,自主构水循环的概念,说明水循环的意义和绿色植物在水循环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通过联系生活、思考交流,说出保护水资源和绿色植物的具体举措,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命观念,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