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实践、科学思维)2.通过举例,说出淀粉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贮存着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验证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教学难点】验证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你们知道这些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说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通过链接生活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问】淀粉是如何产生的呢?【点题】植物的光合作用。环节二 新知探究: 光合作用的产物 【实验】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 目标:验证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 器材: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开展探究实验。 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相应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展示】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步骤: a.暗处理 目的:使叶片内的淀粉耗尽或运走。 b.部分遮光。【提问】怎样遮光 【讲解】在叶片上、下两面覆盖不同形状的不透光的纸片或黑塑料片。【实验】步骤: b.部分遮光目的:设置对照。 c.照光目的: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让叶片细胞中重新积累淀粉。 注意:光照时间不能太短。 d.取下黑纸片,酒精脱色目的:让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显色更明显。【提问】为什么要隔水(水浴)加热 【讲解】受热均匀。【提问】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讲解】酒精脱色到叶片呈现黄白色。【实验】步骤: e.滴加碘液 具体过程: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提问】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讲解】洗去酒精,便于显色。【提问】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讲解】为了证明是否产生淀粉。【实验】步骤: f.显色 具体过程: 用清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提问】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讲解】洗去碘液,便于观察。【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讲解】见光部分变蓝, 遮光部分不变蓝,还是黄白色。【提问】本实验结论是什么 【讲解】植物在光照下通过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环节三 课堂小结 【总结】请同学们一起来归纳。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四 随堂练习 【讲解】随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板书设计 第一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 a.暗处理 b.部分遮光 c.照光 d.取下黑纸片,酒精脱色 e.滴加碘液 f.显色教学反思本节生活情境导入,设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验证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培养学生交流表达、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突破本节重难点。通过举例,说出淀粉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贮存着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