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准确、熟
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
知识迁移的能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数学活
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尤其是数位的意义和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 2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具备
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和数感。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的算理理解可能存
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来获取知识,
因此教学中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核心素养】
1. 运算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两
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2. 逻辑推理:在探究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计算思路。
3. 数学抽象:从具体的情境和操作中抽象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
建立数学模型,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
1 / 6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学校合唱团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观察情境图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
识,同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学校的少年合唱团。(展示教材中的情
境图)
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 1:我看到了很多穿着演出服的同学。
生 2:我看到有一位老师在和同学们交流。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呢?
生 3:我知道女生有 23 名,男生有 22 名。
师:非常棒!那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生 4:少年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列式呢?
生 5:23 + 22 。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和展示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算理,尤其是相
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算法,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

课件出示
2 / 6
1. 自主探究
师:23 + 22 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帮
忙,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 方法展示与交流
师:哪位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口算方法一:
组 1 代表:我们是这样想的,先算个位上的 3 + 2 = 5 ,再算十位上的 20 + 20 = 40 ,最后把
40 和 5 合起来,就是 45 。
师:这个方法很清晰!大家听明白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呢?
生 6: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要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师:说得非常准确!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这是我们计算的关键。
口算方法二:
组 2 代表:我们是先把 22 分成 20 和 2 ,先算 23 + 20 = 43 ,再算 43 + 2 = 45 。
师:这种方法也很不错!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 22 分成 20 和 2 呢?
生 7:这样可以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师:你理解得很到位!这种拆分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更轻松。
计数器计算:
组 3 代表:我们用计数器来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 23 ,然后在十位上再拨 2 个珠子,个位上
再拨 2 个珠子,这时十位上是 4 个珠子,个位上是 5 个珠子,合起来就是 45 。
师:通过计数器,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到计算过程。那大家想一想,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时候,
3 / 6
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 2 个珠子,个位上拨 2 个珠子呢?
生 8:因为 22 中的 20 表示 2 个十,所以在十位上拨 2 个珠子;2 表示 2 个一,所以在个位上
拨 2 个珠子。
师:回答得非常棒!这就体现了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竖式计算:
师:除了刚才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先写第一个加数 23 ,
再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 22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然后在前面写上“+”号。从个位加起,3 + 2 = 5 ,把 5 写在个位下面;再算十位,2 + 2 = 4 ,
把 4 写在十位下面,所以结果是 45 。大家能看明白吗?
生:能!
师:那谁能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 9: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非常正确!这是竖式计算的关键要点。
3. 总结算法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 23 + 22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口算时可以先
把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再把结果合起来;也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拆分成整十数和
一位数,依次相加。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些方法都运用了相同
数位相加的原理。
二、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口算和笔算
方法,提高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建立与直观操作的联系。】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 32 页,第二天看了 27 页。小明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4 / 6
32+27=59(页)
2.列竖式计算。
92+4 =96 3+45=48 13+72=85
3.一(1)班有 23 人,一(2)班有 21 人。老师拿来两箱可乐(每箱有 24 瓶), 给同学们每人发 1 瓶, 可
乐够发吗?
两班一共:23 + 21 =44(人)
两箱一共:24 + 24 =48 (瓶)
44<48,可乐够发。
4.一本故事书 25 元,一个笔记本 13 元,买这两样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列式计算呢?请把你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挑选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能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 11:我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比如口算和竖式计算。
生 12:我知道了计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 13:我还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时,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记住
相同数位相加的原则。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继续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
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练
习则是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
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5 / 6
1.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发言表现以及
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具体的肯定和鼓励,如“你在小组讨论中积
极发言,思路清晰,还能帮助其他同学,非常棒!”同时,对表现有待提高的学生提出改进的
建议和期望。
2. 拓展练习:
出示题目“小明有一些邮票,小红又给了他 24 张,现在小明有 56 张邮票,小明原来有多少张
邮票?”
师:这道题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有点不一样,但也需要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请同学们先自己
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组织汇报和讲解)
五、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实
用性,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1.下课后同学之间交流今天所学的知识。
2. 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物,记录下购买两件商品的价格,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计算出一共花
费了多少钱,并和家长交流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1.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竖式笔算。
2.笔算加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