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13.1.1轴对称(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13.1.1轴对称(一) 授课时数:一课时
设计要素 设 计 内 容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轴对称第一课时,通过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对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的性质与判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4.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5.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小学时候已经学习过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难点 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解决办法 问题解决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板书设计 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即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教学过程设计(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预期效果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质疑激思探究新课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举实例说明对称的重要性和生活充满着对称.2. 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3.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1.观察: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强调: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练习:. 2.观察: 如图12.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3.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4.动手操作: 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5.练习: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 思考: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得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师生共同梳理所学新知。A层次:课本60练习 1、 2.B层次:习题13.1 P64. 1、2、6题用时:25分钟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对称。学生从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规定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谈收获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比较中共同发现问题,培养直观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发现新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全过程的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情况.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