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单元复习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024)第二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二)》单元复习 教案

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苏教版
第二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二)
单元复习
本节课是复习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正确辨认和识别这些图形。
2.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通过图形进行剪拼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能正确辨认和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难点: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进行剪拼。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说一说第二单元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自由说一说。
师: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们一起进入复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效果评价:学生生生互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平面图形
师:你认识下面这些平面图形吗?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自由说一说。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你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
出示示意图。
生: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巩固认识图形的知识。
效果评价:生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出点评。
活动二:剪一剪,贴一贴
出示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能选择合适的图形贴在空白位置吗?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自由说一说。
生1:窗户是正方形的,花朵上缺一个圆。
生2:松树的树干是长方形,松树上是三角形。
师:从下面图形中选一个,说一说,如何做一个与它完全一样的图形呢?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自由说一说。
生1:可以照样子描。
生2:也可以照样子剪。
设计意图:通过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效果评价:生生之间评价,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活动三:剪一剪,拼一拼
师:要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可以怎样剪?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自由说一说。
生1:横着对折后,剪成两个长方形。
生2:竖着对折后,剪成两个正方形。
生3:先斜着折,然后剪成两个三角形。
师:用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对平面图形的剪拼,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巩固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1.找一找,圈一圈。
2.连一连。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能折出什么图形?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呢?
4.左边的图形能拼成什么?圈出来。
5.按规律接着摆下去,说说下一个摆什么。
6.下面的大正方形各是怎样拼成的?从附页1剪下需要的图形,再拼一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效果评价:根据不同难度的题挑选不同的学生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拓展练习
7.数一数,填一填。
8.下面的图形剪两刀,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想一想,怎么剪?
设计意图:本环节考察的是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效果评价:生生互评,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表扬。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如何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呢?
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课后实践
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张数学小报,并与同伴一起分享。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效果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活动,并给予表扬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