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分类统计数据》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024)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分类统计数据》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024)数学

资源简介

配套小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 数据分类(一)
分类统计数据
《分类统计数据》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以统计班级中男、女生的人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经历简单数据分类和统计的过程,学会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统计表。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1.经历简单数据分类和统计的过程,学会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统计表。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重点:经历简单数据分类和统计的过程,学会收集数据。
难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认识统计表。
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茶杯,这些茶杯可以按哪些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结果。
生:可以按颜色分,也可以按形状分。
师:真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活动:数据的分类和统计
师:要知道班级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可以怎样做?
师:小组分工合作,并把结果记录下来。你觉得可以怎样做记录
学生自由说一说。
生1:可以先数出男生人数,再数出女生人数。
生2:可以先按男、女生分类,再分别数一数。
师:按男、女生把全班同学分一分,如何表示分类结果呢?
师: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学生在小组里统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我画圆表示。
生2:我画“√”记录。
师:男生有多少人?女生呢?你能填一填吗?
生:
师:把统计数据填写在制定的表格内,用来呈现调查数据的结果,这样的表格叫作统计表。
师:你还想了解全班同学的哪些情况?
生1:有多少人和我年龄相同?
生2:有多少人和我出生月份相同?
生3:有多少人喜欢踢足球?
师:根据想了解的情况把全班同学分类,并表示分类结果。
师:你能把分类结果制作成统计表吗?
学生在小组里统计,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获取数据,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引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分类和统计的过程,学会收集数据,理解统计的意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效果评价:生生之间互相评价,并给出自己的想法。
巩固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教材习题】
1.图中的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分一分,并表示分类结果。
2.哪种小动物最多?参加哪种活动的小动物多?根据问题,各要怎样分类?
3.班级同学中有多少人会打乒乓球?是会的人多,还是不会的人多?
根据问题把全班同学分类,并表示分类结果。
4.下面是《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用画“正”字的记录方法统计下面各汉字出现的次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能正确对数据进行分类。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学会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类整理。
可以用文字记录数据。
也可以用图形记录数据。
还可以用统计表记录数据。
师:今天你的表现怎样呢?你的好朋友表现怎样呢,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生自由发言),再完成评价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伙伴,用客观准确的眼光看自己,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优势和不足。
课后实践
综合实践:同桌两人做“石头、剪刀、布”游戏,做10次,并分类记录游戏的结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效果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完成实践活动,并给与表扬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