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 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0.1 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剖叶片,了解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探究实践、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叶片各结构的功能,说明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植物叶片的功能,培养学生保护绿色植物的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解剖叶片,了解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叶片各结构的功能,说明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植物的营养器官 【展示】马尾松、石榴、韭菜和鹅掌楸叶片的图片。 观察马尾松、石榴、韭菜和鹅掌楸叶片的图片。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叶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叶片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的差异,同时总结出不同植物的叶片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介绍】马尾松叶细长呈针形、石榴叶呈椭圆形、韭菜叶狭长呈带状和鹅掌楸叶似“马褂”。 理解不同植物的叶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总结】虽然不同植物的叶形态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
环节二 新知探究:植物的营养器官——叶 【展示】桂花树枝条的图片。 观察桂花树枝条的图片。 教师以桂花树的枝条为例,向学生介绍叶片所包含的部分。同时,教师利用叶片的解剖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叶片的内部结构,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详细讲解具体的实验过程,确保学生了解具体的实验步骤。
【介绍】叶片和叶柄的位置。 了解叶片结构。
【提出问题】叶片和叶柄分别具有怎样的功能? 思考叶片和叶柄的功能。
【介绍】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部位,叶柄连接叶片和茎。 理解叶片的功能。
【提出问题】叶片作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部分,具体由哪些结构构成? 思考叶片的结构。
【介绍】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解剖叶片的实验,一起来认识叶片的结构。 了解实验步骤。
【介绍】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展示】菠菜叶片的横切示意图。
【介绍】要观察到清晰的叶片横切面物像,在取实验材料时应沿着垂直于主叶脉的方向横切叶片。 了解临时玻片标本的取材方法。
【展示】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装片时的部分实验步骤的图片。 分析叶片横切面临时装片时的部分实验步骤图。
【提出问题】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装片时的部分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什么? 对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排序。
【介绍】先将叶片在载玻片上展平,接着用双面刀片横切叶片,再在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一片,最后制作成临时装片。 巩固叶片横切面观察实验的实验步骤。 教师让学生在完成叶片横切面的观察实验过程中,了解观察的目的是对照叶片的基本结构,了解显微镜下的物像所包含的结构。
【展示】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装片的实验视频。
【介绍】将叶片横切面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对照图10-6,认识叶片的结构。
环节三 新知探究:叶片的结构及功能 【提出问题】用我们制作的临时装片能观察到叶片的哪些结构? 思考制作的玻片标本可以观察到叶片的哪些结构。 教师通过展示显微镜下叶片横切面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到叶片所包含的结构及各结构所处的位置。
【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的图片。 观察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的图片。
【提出问题】分析显微镜下的物像,你能辨别叶片的哪些结构? 思考问题。
【介绍】叶片包括上表皮、下表皮、栅栏层、海绵层、叶脉等结构。 理解叶片所包含的结构及各结构所处的位置。
【介绍】在叶片的这些结构中,上表皮和下表皮构成表皮,栅栏层和海绵层构成叶肉。
【介绍】表皮、叶肉和叶脉共同组成了叶片。
环节四 叶片的结构及功能——表皮 【展示】叶片结构示意图。 观察叶片结构示意图。 教师通过展示叶片结构示意图,提问学生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的功能。同时,教师利用叶片表皮的细胞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内部叶绿体的情况,并以此引出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提出问题】叶片的表皮、叶肉和叶脉分别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思考叶片表皮、叶肉和叶脉的功能。
【展示】叶片表皮的细胞图片。 观察叶片表皮的细胞图片。
【介绍】叶片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理解表皮上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介绍】叶片的表皮上有保卫细胞,是成对存在的。
【介绍】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介绍】保卫细胞内部的空隙是气孔。 思考气孔的功能。 教师通过展示保卫细胞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到气孔所处的位置,同时介绍气孔的功能。在学生了解到气孔的结构和功能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向日葵和浮萍叶片上表面和下表面气孔的含量不同,引导学生说出气孔是叶片和外界气体交换的媒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着力于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气孔的知识框架,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具有怎样的功能? 观察气孔张开和气孔关闭的图片。
【展示】气孔张开和气孔关闭的图片。
【介绍】植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氧气、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孔进入细胞内部。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产生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根部吸收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都是通过气孔。 理解气孔的功能。
【展示】气孔功能的视频。 观看气孔功能的视频。
【总结】气孔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理解气孔的功能。
【展示】向日葵和浮萍的图片。 观察向日葵和浮萍的图片。
【提出问题】浮水植物的结构特点对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思考浮水植物结构特点的意义。
【介绍】向日葵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少于下表皮,浮萍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多于下表皮。 理解气孔存在的意义。
【总结】浮水植物的结构特点有助于气孔与大气进行气体交换。
环节五 新知探究: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叶肉 【展示】叶片结构示意图。 观察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叶片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构建关于叶肉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颜色变化,帮助学生了解到叶肉的栅栏层和海绵层中叶绿体含量的变化。同时教师通过展示光下和黑暗环境中玉米苗的颜色变化,帮助学生构建叶绿体中的叶绿素需要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合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叶肉的结构特点,及叶绿体中叶绿素的合成条件,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
【介绍】叶肉是叶片的主要组成部分。 理解叶肉所包含的部分。
【介绍】比较叶片栅栏层和海绵层在位置、细胞形状、细胞排列方式和叶绿体含量上的不同点。
【展示】叶片正面和反面的图片。 观察叶片正面和反面的图片。
【介绍】因为栅栏层较海绵层有更多的叶绿体,所以叶片的背面较叶片的正面颜色浅。 分析栅栏层和海绵层所包含的叶绿体含量,分析叶片两面的颜色变化。
【展示】叶片表皮结构的图片。 观察叶片表皮结构图片。
【提出问题】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思考叶片适于光合作用的特点。
【介绍】叶片表皮上的保卫细胞和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所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析叶片中包含叶绿体的细胞种类,理解叶绿体的功能。
【展示】光下培养的玉米苗和黑暗处培养的玉米苗的图片。
【提出问题】叶绿素只有在什么条件下下才能形成? 思考叶绿素的合成条件。
【介绍】光下培养的玉米苗呈现绿色,黑暗处培养的玉米苗呈现黄色。说明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下才能形成。 理解叶绿素的合成条件。
【展示】韭黄生产不同阶段的图片。 观察韭黄的生产过程图片。
【介绍】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合成叶绿素,据此可以生产韭黄。具体步骤是在韭菜株高15-20厘米时遮光处理。 理解将生物学相关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意义。
环节六 叶片的结构及功能——叶脉 【展示】叶片和叶脉的图片。 观察叶片和叶脉的图片。 教师通过展示叶片中叶脉的图片,帮助学生构建叶脉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介绍】叶片内部有纵横交错的叶脉。 了解叶片内部叶脉的分布情况。
【展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图片。 观察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图片。
【介绍】植物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都是通过叶脉进行运输。 理解叶脉的功能。
环节七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 学生完成习题。
环节八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