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认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及相应功能,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分析贫血、炎症等疾病的血常规化验单,学会解读血液检验数据,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意识。(科学思维、健康意识)3.通过了解血量和不同程度的失血对人体的影响,认同无偿献血是一种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生命观念、态度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2.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说出血细胞的主要功能。【教学难点】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并说出血细胞的主要功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提问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知道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通过消化系统,那么进入人体的营养物质又是如何被运输到每个细胞中的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营养物质依靠循环系统的运输。 通过链接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讲解】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与氧,需要运送到组织细胞,这些物质的运输是由循环系统完成的。物质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血流的管道是血管,动力是心脏,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血液。环节二 讲授新课: 观察人血涂片,认识血细胞 【观察实验】观察人血涂片,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注意各种血细胞形态和数量。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思考分析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实验总结】血细胞的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提出问题:血细胞各部分又有什么功能呢? 总结归纳,明确血液的组成成分。【讲解】红细胞(RBC) 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 数量:最多;成年男性4.0×1012~5.5×1012个/升,成年女性3.5×1012~5.0×1012个/升 结构特点: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内含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成年男性 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主要功能:运输氧。【展示视频】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提出问题】思考: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 (空气稀薄)的初期,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么意义?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 学生尝试解释。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讲解】白细胞(WBC) 形态:多样;可以发生形变。 数量:最少4.0×109~10.0×109个/升 ,体积:最大。 结构特点:有细胞核; 主要功能:吞噬病菌【展示动图】白细胞包围并吞噬细菌和病毒的动态演示过程。 强调:如果身体有了炎症,那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要高于正常值。【提出问题】皮肤不小心划破了,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讲解】血小板(PLT) 形态:不规则;体积:最小;数量100×109~300×109个/升 结构特点:无细胞核; 主要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展示视频】血小板的功能。 学生观察视频。 通过视频,加强对血小板功能的理解。环节三 讲授新课: 血液组成及作用 【展示图片】图片展示经过离心机分离后的全血分层图片。 最上层—淡黄色—血浆 中间层—白色—白细胞和血小板; 最下层—红色—红细胞。引导学生根据血浆的成分推测血浆的作用。 颜色——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血细胞、营养物质、代谢物和激素。【总结归纳】血液的组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提出问题:血液作用?(运输、保护、防御、调节体温……) 总结归纳,明确血液的组成成分。【血量及献血】成年人总血量占体重的7%~8%,失血量超过30%生命危险,不超10%恢复正常,献血量200~300毫升,能提高造血功能,提倡18~25周岁健康公民献血。【表格归纳】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主要功能以及数量异常病症。 总结强调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得出血液化验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一结论。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归纳填写。 渗透表格归纳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出问题】当我们去体检或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的检查,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1.红细胞可反映是否贫血。 2.白细胞可反映是否有炎症。 3.血小板可反映凝血情况。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读化验单1】请仔细阅读下面化验单,推测此人患有什么疾病? 红细胞减少——贫血;建议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白细胞增多——炎症;及时消炎。 学生分析红细胞和白细胞异常导致的症状。 培养学生解读化验单的能力。【解读化验单2】某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偏高,会导致什么症状呢? 血小板过多——血栓; 血小板过少——异常出血。 学生查看化验单分析症状。 再次强化解读化验单。环节四 拓展延伸 【免疫细胞】 介绍免疫细胞的组成。 展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 学生阅读资料。 知识拓展。环节五 小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环节六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作答。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反馈,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