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藻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藻类的图片、实物或标本,概述藻类的特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通过关注身边的藻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态度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藻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藻类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出示白居易的古诗《忆江南》及江南美景。 学生朗诵古诗。 学科融合,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样的现象呢? ——藻类。环节二 讲授新课: 观察水绵 【讲解】藻类是一个很大的类群,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 面上。在海洋、湖泊和池塘里都有藻 类,甚至在 85 ℃的温泉中也有藻类。【讲解】水绵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常生活在池塘或水沟里。我们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实验】观察水绵 实验材料和用具: 水绵、清水、烧杯、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方法: 1.从池塘或水沟里采集水绵,放在烧杯中。用镊子从烧杯中取少许水绵,用手触摸感受。 2.取一片载玻片,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几根水绵放在水滴中,将其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对照图 7-2,观察水绵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细胞中叶绿体的形状。 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水绵。教师巡回审视,适时提供帮助。【展示图片】展示水绵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对应地说出水绵的各部分结构。【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绵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有什么不同 与动物细胞相比,水绵细胞中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细胞器。【总结】 ·水绵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多细胞生物,由长筒状细胞连接成的丝状体,没有分枝。 ·细胞质中有绿色带形、呈螺旋状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环节三 讲授新课: 其他藻类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P4内容,思考如果我们将藻类进行分类,应该如何划分? 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作答。【讲解】藻类植物按照生活环境划分,或是按照形态结构划分。 按生活环境划分:淡水藻类、海洋藻类、陆地藻类。 按形态结构划分: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出你知道的淡水藻类以及海洋藻类。 学生相互交流知道的不同藻类。【讲解】除水绵外,淡水中的藻类还有刚毛藻、小球藻、衣藻等。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不同藻类的形态结构。【展示图片】讲解衣藻的形态结构。【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的海洋藻类,讲解海带的形态结构。【展示图片】讲解海带的形态结构。 海带是生活在浅海中的藻类,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其基部有固着器,起固定作用。海带可食用部分像叶,叫作叶状体。叶状体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海带细胞的叶绿体中,除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海带呈褐色。【提出问题】海带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 学生思考。 通过图片直观展示藻类植物的孢子囊及孢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藻类的繁殖方式。【展示图片】展示海带的孢子囊以及孢子,明确藻类是通过孢子来进行繁殖的。【展示图片】讲解紫菜的形态结构。 ·紫菜细胞的叶绿体中,除含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和藻蓝素等,所以紫菜呈紫色或褐绿色。 ·海带和紫菜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展示图片】展示陆地藻类——发菜。 感受藻类的多样性。环节四 讲授新课: 藻类的主要特征 【总结】藻类的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面上。 2.形态结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通过分述不同藻类的形态结构特征,总结藻类的主要特征。环节五 讲授新课: 藻类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图7-4,并且总结交流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总结藻类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认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总结】藻类的用途:鱼类饵料、可食用、释放氧气、可供药用等。 藻类与人类的不利方面:引起水华等。环节六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总结梳理本节重点知识。 提炼重点,总结归纳。环节七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作答。 同步考查,及时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