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种子的萌发(第2课时)学习目标1. 通过种子结构的观察活动,能够识别并描述种子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探究实践)2. 通过“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能够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等条件。(探究实践、科学思维)学习重难点通过“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能够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探究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等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中国境内的辽宁省,科技工作者从1~2米深泥炭层中挖掘出了距今约有1200年的古莲子。他们把古莲子浸泡在水里,并在莲子的外売钻上个小孔,再进行培养。结果两天后,古莲子抽出了嫩绿的幼苗。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深泥炭层中,这些古莲子没有萌发? 科学工作者又提供了哪些条件使古莲子萌发?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千年莲子萌发的“奇迹”,引发学生好奇和思考,进而引出课题。环节二 讲授新课: 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提出问题】你认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土壤中的肥料你认为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吗? 【教师讲解】肥料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肥料其实属于营养物质,而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 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淀粉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能够供给胚发育成幼苗。因此土壤中的肥料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 【提出问题】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但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变。思考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种子的萌发?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该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呢? 【教师讲解】根据探究时间的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在制定实验方案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明确设计探究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并控制变量。 【思考】 1.实验中的变量该如何处理,除变量外的其他条件呢? 实验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2.每组只选一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偶然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要多粒种子重复实验。 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进行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探究活动】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验。(若没有条件或者足够的时间,可选择视频或者学生互动讨论进行探究。) 1. 取A、B、C三只相同规格的广口瓶,在每只广口瓶的内部铺上两层纱布,并放置等量的种子。 2. A瓶保持干燥;定期向B瓶加入适量的水;向C瓶中加入1/3瓶身的水,使水没过种子。 3. 将3只广口瓶放置于温暖的地方。 4. 观察并记录种子生根、发芽的情况。 【展示图片】展示实验结果。 【提出问题】在该探究实验中,哪一组是对照组?应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教师讲解】对照组是对实验假设而言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通常是实验材料在环境中生活时,即常态状态的一组。 在这个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水分的有无和空气的有无,因此,B瓶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同时也是种子萌发时的自然状态的一组,因此是对照组。 【提出问题】 B瓶和A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A、B两瓶的变量是水分的有无,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提出问题】 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C瓶的实验操作中,虽然使用了过量的水,但是,由于水没过种子,使种子缺少了空气。因此B、C两瓶的变量为空气的有无。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进行实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动手实验(或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提出问题】如果想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如何改进实验?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整理学生的回答。设置D瓶,将D瓶实验装置放置于冰箱,保持低温状态。根据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整理归纳】将探究实验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环境条件。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通过归纳整理,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环节三 讲授新课: 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如果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就一定能萌发了吗? 【教师讲解】结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讲解。 干瘪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中没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胚不能正常萌发。胚受损的种子,因为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受损的话,种子也不能正常萌发。有生命力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除此之外,休眠期的种子也不能够萌发,比如古莲种子沉睡了千年,只有打破它的休眠,种子才能正常萌发。 【小结】通过以上内容,整理种子萌发的条件,同时包括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结合经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环节四: 讲授新课: 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出问题】那一粒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株茁壮幼苗的呢? 【展示图片】玉米、大豆、豌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师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整体过程。 1.吸水膨胀。 2.营养物质转移。 3.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胚发育成新植物体。 5.子叶或胚乳营养耗尽。 分析、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整理种子萌发的过程,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环节五: 拓展延伸 子叶出土幼苗和子叶留土幼苗。 学生阅读资料。 知识拓展。环节六: 课堂小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本节所学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环节七: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三道课堂练习。 思考、回答问题。 针对练习,及时反馈,掌握学生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