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4.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1)通过对一些植物、动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将获得提升,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念。
2.科学思维: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过程,学生能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说出生物分类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是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的最后一章。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千姿百态的生物,本章学习如何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生物分类,就是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本章介绍的生物分类,重在分类的依据、方法、意义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大致的分群归类。生物分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相关知识,需要经过烦琐细致的鉴别归类过程,因此本章的重点在于对前面三章内容学习的生物类群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理解分类等级和分类单位。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内容,首先通过PPT展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提到的菜粉蝶图片介绍菜粉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这几本书中,你会选择查阅哪一本?要是想了解蛾、青蛙的相关资料,又该查阅哪几本呢?”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得出结论。然后请同学回顾目前已经学习了的生物类群,进一步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意义?怎样对我们粗如果的这些生物进行分类?”以此导入新课。
关于“植物的分类”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教材第123页“观察与思考”中几种植物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属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种植物类群?各自有什么特征?如何把植物分为两组?所有植物都有种子吗?这些图片中,哪些植物是有种子?哪些植物没种子呢?葫芦藓、鳞毛蕨都是没有种子的植物,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将图片中的植物归类到A、B、C、D、E、F类植物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为学生理解植物的分类方法打下基础。
关于“动物的分类”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第124页“观察与思考”的动物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要求以两人为一组,运用刚学到的分类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动物类群的知识,将图中的10种动物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分类表解,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动物分类的依据。
关于“其他生物的分类”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目前已学的微生物类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什么呢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细菌、真菌以及病毒进行分类。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PPT展示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提到的菜粉蝶图片介绍菜粉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想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这几本书中,你会选择查阅哪一本?要是想了解蛾、青蛙的相关资料,又该查阅哪几本呢?”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得出结论。然后请同学回顾目前已经学习了的生物类群,进一步提出问题:“想一想:什么是分类?分类有什么意义?怎样对我们粗如果的这些生物进行分类?”以此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植物的分类
PPT展示油松、葫芦藓、鳞毛蕨、水稻以及向日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讲述:请同学观察下列图片中植物形态结构特征,尝试进行分类。
教师设疑:“想一想:所有植物都有种子吗?”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再次设疑:“这些植物中,哪些植物是有种子?哪些植物没种子呢?”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油松、玉米和水稻有种子,葫芦藓和鳞毛蕨没有种子。
教师讲述:在对植物进行分类时,可根据植物是否有种子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教师设疑:“水稻、向日葵、油松的种子都有果皮包被吗?”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水稻、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油松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教师讲述:种子植物可以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花和果实,裸子植物无花无果实。
教师设疑:“水稻和向日葵的种子结构有何不同?叶脉一样吗?”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叶脉是平行叶脉,只有一片子叶;向日葵是双子叶植物,叶脉是网状叶脉,有两片子叶。
教师设疑:“无种子的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葫芦藓有假根和茎、叶的分化,鳞毛蕨有根和茎、叶的分化。
教师讲述:葫芦藓的假根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只能起固定作用,不仅如此,苔藓植物的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因此苔藓植物的植株比较矮小;鳞毛蕨有真正的根和茎、叶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
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分类依据,将图片中的植物归类到A、B、C、D、E、F类植物中。
教师设疑:“想一想:植物的分类考虑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植物的分类主要考虑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形态结构。
学习目标二、动物的分类
PPT展示PPT展示教材中第124页“观察与思考”的动物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设疑:“想一想:将这些动物分为两组,应该如何划分?”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可以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教师进一步设疑:“想一想:将每组中的动物再进行分类,又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有哪些动物?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动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生殖方式。
学习目标三、其他生物的分类
PPT展示目前已学的微生物类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设疑:“想一想:怎样对这些生物进一步分类呢?”
1.细菌的分类
PPT展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球状的细菌,大肠杆菌则是杆状的细菌,幽门螺旋菌是螺旋状的细菌,它们形状不同,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教师设疑:“想一想:对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细菌分类时,主要考虑细菌的形态结构。
2.真菌的分类
PPT展示真菌的种类并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真菌分类时,主要考虑真菌的形态结构。
2.病毒的分类
PPT展示流感病毒、烟草华业病毒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
教师设疑:“想一想:对细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病毒进行分类时,主要考虑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
PPT展示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进行分类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分类?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对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进行分类时,主要考虑形态结构的特征。
【课堂总结】
一、植物的分类
二、动物的分类
三、其他生物的分类
【课堂练习】
1.下列分类依据与实例不完全相符合的一组是( D )
A.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玉米、小麦、水稻
B.种子无果皮胚珠裸露的植物:水杉、银杏、银杉
C.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鲫鱼、东北虎、麻雀
D.利用孢子进行繁殖的生物:墙藓、肾蕨、油松
2.下列这些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C )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螃蟹、章鱼
D.鲤鱼、河蚌
3.小明同学对如图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时,把①②④⑤分为一类,把③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B )
A.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B.是否有细胞结构
C.是否有细胞壁
D.是否有液泡
【板书设计】
一、植物的分类:形态结构。
二、动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生殖方式。
三、其他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