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4 病毒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通过分析病毒的增殖过程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病毒的发现史,认同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依赖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2.科学思维:(1)通过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及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结构异同,归纳病毒的形态特点,发展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2)尝试通过分析资料、讨论等活动,总结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分析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病毒的认识,关注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养成正确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多种多样的病毒,了解病毒形态特点;(2)病毒的观察;(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教学难点:(1)病毒的结构特征;(2)病毒的增殖方式。三、教学设计思路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在学习完细菌、真菌后再来认识它,可以让学生对微生物形成全面的认识。由于病毒种类繁多,不同的结构也不尽相同。首先明确引起人或动植物患病的多种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我们可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将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没有介绍能够感染真菌的病毒,是因为相比上述三类病毒,相关研究比较少。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病毒的结构特征以及病毒的增殖,最后从有害、有益两个方面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辩证地看待病毒。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首先通过PPT展示“全民核酸”的图片,介绍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想一想: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是病毒?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既然是微生物,那它和细菌、真菌又有什么区别?””以此导入新课。关于“病毒的发现”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正常烟叶和患病烟叶的图片,然后进一步介绍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进而归纳总结出病毒的发现过程。关于“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的学习,首先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导学生观察HIV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有什么不同。进而归纳病毒的形态结构。学生虽然能通过图片观察到病毒的大致分类,但还没有对病毒的具体形态结构形成清晰的认识。为了更好的介绍病毒的繁殖方式,接下来利用PPT展示三种不同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病毒的结构,为学生理解病毒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关于“病毒的增殖”的学习,首先通过PPT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病毒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学生归纳得出: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进行增殖的结论。关于“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首先通过图片展示一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实例,通过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人类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后,可以利用生物为人类社会造福,变害为利,从而让学生对病毒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全民核酸”的图片,介绍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想一想: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到,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是病毒?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既然是微生物,那它和细菌、真菌又有什么区别?””以此导入新课。【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病毒的发现PPT展示正常烟叶和患病烟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讲述:染病后的烟草叶片卷曲,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教师设疑:“想一想:使烟草患病的原因是什么?”PPT介绍伊万诺夫斯基,并讲解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并分析。教师设疑:“想一想: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引起的,科学家把这种微生物称为病毒。教师讲述:其他科学家在研究动物的口蹄疫时,证明了口蹄疫也是由病毒引起的。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首次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杆状颗粒。PPT展示烟草花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学习目标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1.病毒的大小PPT展示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比较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的有什么不同?”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们的大小。2.病毒的种类PPT展示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图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教师设疑:“病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及噬菌体。3.病毒的结构PPT展示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讲述: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设疑:“这三种病毒共有的结构特征是什么?”PPT展示三种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病毒的结构与细胞一样吗?”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学习目标三、病毒的增殖教师讲述: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PPT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病毒如何进行繁殖?”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学习目标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有害方面PPT展示艾滋病、埃博拉、肝炎以及流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PPT出示禽流感、口蹄疫、猪瘟以及烟草花叶病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思考。教师讲述:除了引起人患病外,病毒也会引起动植物患病,造成农牧业减产。2.有利方面PPT展示新冠疫苗、九价疫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类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疫苗、预防疾病。PPT展示棉铃虫和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类利用动物病毒取代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可以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PPT展示绿脓杆菌和绿脓杆菌噬菌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可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控制绿脓杆菌造成的感染,效果很好。教师讲述:虽然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类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弊。我们应当学会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堂总结】一、病毒的发现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三、病毒的增殖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课堂练习】1.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病毒内部有遗传物质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C.病毒利用孢子进行繁殖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2.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期。诺如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极易感染学龄儿童及成人,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B.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C.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勤洗手可阻止病毒的传播3.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无影无踪”,“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可谓“爱恨交加”。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利用乳酸菌腌制酸豆角B.能生产沼气的甲烷菌属于真菌C.酵母菌细胞有细胞核和线粒体D.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板书设计】一、病毒的发现:伊万诺夫斯基二、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1.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2.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3.病毒的观察:电子显微镜三、病毒的增殖:“自我复制”四、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