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时及课题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高中生物中一节重要并且较难掌握的一节课,内容也较多,它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提到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以后学到载体蛋白、酶等知识都与蛋白质紧密相关。 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举足轻重,同时也为学好必修2基因表达部分打基础。蛋白质这一节内容分为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学习者分析由于高一学生缺乏有关有机化学的知识,对氨基酸的化学组成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比较难掌握,所以在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利用图解或模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另外,学习本节时,学生已具备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践经验。教学 中,应让学生意识到蛋白质不仅存在于食物之中,还承担了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让学生真正理 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学习目标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阐明人体蛋白质通常由21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功能取 决于由組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对应的学业要求是:从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解释蛋白质分予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 学中,建议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视角,解释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多样性是其功能多样性 的物质基础。并以此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比较不同氨基酸的结构,求同归纳得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与特点。 通过模拟活动和模型建构等活动,说明肽键的形成过程.阐明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瓜酸。 通过讨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尝试解释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认同细胞的主要功能由蛋白质完成。 通过讨论术缝合线” “大头娃娃”等议题,认同蛋白质与人体的营养、健康等存在紧 密联系。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教学难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原因。学习评价设计评价项目学习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预习情况兴趣态度知识点掌握情况……学习活动设计(1)环节一(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蛋白质的功能 策略一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胶原蛋白可以作为良好的手术 缝合线?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举例的方式说出蛋白质对 人体生命活动还有哪些作用?教师可以准备好相关的素材。例如,人体肌肉的图片资料;用于治 疗糖尿病的重组胰岛素注射液;复方消化酶胶囊及其说明书;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体红 细胞及其血红蛋白图片资料;等等。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出蛋白质的功能。 总结完以后,教师指出:“在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蛋白质承担了生命活动如此多的功能,与其结构是分不开的”。从而为学生学习下一个教学目标埋下伏笔。(2)环节二(2)通过“思考-讨论”,比较得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在了解了蛋白质承担多种多样生命活动的功能后,提出“蛋白质能够承担多种多样的功能, 这与它的结构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 “蛋白质分子是由更小的分子组成的吗?如果有,那么蛋白 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呢? ”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等问题,从而进入氨基酸 结构、种类和蛋白质的结构等内容的学习。 从学生熟悉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入手,通常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知道蛋白质 对人类的生活非常重要。初中的生物学学习,让学生知道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形成 氨基酸,并吸收进入消化道的毛细血管,通过运輸至各个组织细胞,用于合成各种蛋白质。但对 于氨基酸的结构与特点,学生则不太清楚。因此教师可选择不同的策略,开展针对性教学。 策略: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讨论”栏目内容,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利用已有的 化学知识,识别氨基酸,在对比的基础上找岀不同氨基酸分子共有的靖构,讨论并逐步归纳、总 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3)环节三(3)设计学生活动,突破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分子过程及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的教学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分子的过程及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氨基酸脱水 缩合,以及在肽链基础上形成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结构等,是一个微观、抽象的变化过 程,教学中可以使用氨基酸的球棍模型等学具,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具感受相关生理变化的过 程,也可以借助PPT的模拟动画等展示有关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策略:利用自制的氨基酸球棍模型,组织学生分组拼接形成肽链。在学生用氨基酸的球棍 模型模拟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观察发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及 时指导。待各小组基本完成拼接后,让每个小组代表说明不同氨基酸分子如何连接?所形成的多 肽链有几个肽键?是几肽?有几个游离的氨基与梭基?进而组织不同小组拼接的多肽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认识形成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均需独立阅读教材中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肽链形成具有空间 结构的蛋白质等相关内容,亲历思考、讨论与模型修正的过程。这些学习环节,将有助于学生对比分析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从分子水平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用“结构功能观”探讨生命现象,并发展学生运用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4)环节四(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教师讲述:氨基酸的结合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3个或3个以上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健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教师进一步提问:蛋白质有1010~1012个,但组成氨基酸的蛋白质却只有20种,这是为什么?引出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知识,激发学生想知道其原因的欲望。 以字母为例,代表不同氨基酸做出演示,得出结论: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A—B—C—D—E—F—G B—C—D—E—F—G—H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A—B—C—D—E—F—G B—C—D—E—F—G— A 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A—A—A—A—A A—A—A—A—A—A 总结出引起蛋白质多样性的因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多肽链的折叠方式及数目。(5)环节五(5)指导学生阅渎“科学史话”,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世 步探究蛍门质的 兴趣 虽然“科学史话”栏目的内容没有出现在教材正文部分,但是它们还是可以作为教学的素 材。如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内容时,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艰难历程,其中 既有科学方法,又有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更有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对学生也是一 种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其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6)环节六(6)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多样性原因,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比图文结合理解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从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入手探索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是“基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怎样构成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具有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等问题。通过设计球棍模型的探究活动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递进式串联起来,结合动圆演示、学生“手拉手”,合作游戏等方式进一步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最后通过概念图总结,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同时,本课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直观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评价项目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课外作业复习预习新课学习兴趣态度主动参与合作意识任务完成评价等级: 优、良、中、差单元测试:总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