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合并同类项 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表格式)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2合并同类项 华东师大版 教学设计(表格式)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合并同类项》
教学设计
课题 合并同类项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华师大版本 单元章节 整式的加减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难点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地求多项式的值。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指向素养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地求多项式的值。 2、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回顾同类项的定义,并练习同类项的分类。 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两相同两无关) 先判断每一组是否是同类项 (1) 与3 (2) 与 与 (4) 与 思考回顾同类项的含义。 形成性评、诊断性评价,通过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对同类项的掌握情况。
环节二:创设情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方式
早上妈妈要小明买早点,告诉他: 爸爸要3个包子,1根油条, 妈妈要2个包子,2根油条, 小明自己要1个包子,2根油条. 小明来到街上,孝顺的他先想到爸爸,买了2个包子,1根油条,又为妈妈买了3个包子,2根油条,最后为自己买了1个包子,2根油条. 提问: (1)小明的买法为什么服务员会生气呢?为什么? (2)若是你如何买早餐呢? 预设回答: (1)小明不会把东西分类,并且合在一起. (2)我是先分类,再把同类的合并在一起买. 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课堂观察
环节三: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方式
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张同宽不同长的卡纸,小组合作拼一拼,折一折,完成下列问题: (1)两个图片的面积和为多少? (2)两个卡纸的面积差为多少? (3)以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列出式子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系数相加,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合并同类项的规律与法则。 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课堂观察
环节四: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方式
随堂练习1: 根据以上的变形把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随堂练习2: 下列计算对吗?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1) (2) (3)5-3=2y (4)4-5x=- (5)3+2=5 例题1:4 【总结】 进行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 (1)先用相同的划线找到同类项; (2)利用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把同类项放在一起; (3)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系数相加减; (4)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总结口诀:一找二并三移 随堂练习3: 化简下列多项式 例题2:师生竞赛,总结归纳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请班长任意报一个整数,求所给代数式的值同学们进行比赛,先求出正确答案者为胜。 题目:求多项式 的值。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问题会算得那么快呢?请算得最快的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展示多项式化简求值的题目,趁热打铁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 变式训练: 思考:有人说:“下面代数式的值的大小与a、b的取值无关”,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思维提升 已知关于x、y的多项式 不含三次项,求2m+3n的值 通过例题与游戏式的课堂练习,加深对合并同类项的理解和运用。 形成性评价、课堂提问、课堂观察。
环节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方式
小结:知识点总结回顾,使学生心中对本节课有框架性的感受。 作业:书本、顶尖课课练 回顾今日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形成性评价
板书设计 合并同类项 复习回顾 同类项:两相同(字母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两无关(系数、字母顺序无关)。 探究新知 (1) 2) 系数相加,字母及其指数不变(一变二不变) 3、例题讲解 4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能较好地把握时间,各个环节相对紧凑连贯,设置的情境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反馈、纠错的及时性,应多给予学生正向肯定的鼓励。其次在本节课堂中,没有纵观全局,对于一些较安静的同学给予的关注度不足。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时,应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项老师解释,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虽然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其思考的过程和方法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去思考更好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