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例名称 作品编辑与美化年级 三年级下册 章节 单元主题七活动二课时安排 1课时执教教师 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编辑与美化》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展示数字新变化》的第2个学习活动,通过对比两种风格的幻灯片,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分析内容呈现和版式风格找到问题。学会巧用模版统一幻灯片的风格,搭建完整的框架,利用多媒体丰富的素材,让文稿更出彩,-学会美化加工,修饰文稿,呈现完整的作品。体验利用数字工具的优势,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来了解学生。 知识基础: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选择合适的工具绘制图画以及制作海报,了解了短视频和音频制作的基本流程; 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通过演示文稿获取学习资源的经历,有解决问题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系统归纳和思考。 学习能力:三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思维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理解较容易。本节课是对演示文稿作品的规划与设计,学生对于创造自己的作品非常感兴趣,但是在巧用模版、添加素材、美化加工等方面还需要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教师适当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演示文稿作品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学会赏析和诊断幻灯片,激发学生的探究及实践欲望。 学会利用模版搭建作品框架,统一演示文稿的风格,发展计算思维。 掌握演示文稿作品编辑和美化的基本方法,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演示文稿作品编辑和美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利用各类工具美化演示文稿作品。五、教学环境(软、硬件)硬件:计算机、互联网。 软件:多媒体课件、相关多媒体素材等。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同学们,大家平时都看过绘本吗?你们认为绘本里哪些地方特别吸引人? 怎样让我们的演示文稿和绘本一样吸引人? 突出醒目的标题 层次鲜明的结构 和谐统一的页面 丰富多彩的素材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品的编辑与美化。 沉浸式思考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系统梳理绘本画册中蕴含艺术张力的三大亮点:匠心独运的标题目录、逻辑缜密的框架结构、蕴含教育智慧的知识宝库。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类比绘本画册和演示文稿,知晓文稿作品的美化也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体验探索 星辰学习小组选择的子主题是“家乡数字新变化之数字出行”。完成多媒体素材搜集后,小组成员尝试着制作了两种风格的幻灯片,观看幻灯片请你思考; 对比两张幻灯片,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文稿作品主题、文稿内容 不相同:文稿风格、图片、文字内容字数 从内容呈现和版式风格来看,它们各自存在哪些问题? 内容呈现:作品主题不够突出、作品内容字数多,未体现关键信息、图片的形状单一...... 版式风格:版式风格单调、排版拥挤、......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演示文稿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探寻让演示文稿更美观的方法。 认真仔细观察两张幻灯片,对比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从内容呈现和版式风格方面找到演示文稿目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类比,发现演示文稿版面差异,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引导学生从内容呈现和版式风格方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务一 巧用模版 搭建框架 巧用模版 同学们,要让演示文稿脱颖而出,需从整体框架入手:兼顾精心的视觉设计与清晰的逻辑脉络。首先,利用模板可以使演示文稿具有统一协调的背景、版式及文字格式。 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里有自带的模板资源, 可根据作品主题和规划选择合适的模板。互联网上也有丰富的演示文稿模板资源,可根据需要搜索并下载到本地。 播放巧用模版,搭建框架的微课。 思考:在微课里下载的模版中所有幻灯片都需要使用吗?为什么? 不需要,我们需要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来选择模版。 搭建框架 思考:如何处理幻灯片来精简文稿? 选择好模板后,按照作品规划添加或删除幻灯片, 快速搭建演示文稿的框架。 思考:如何高效查看演示文稿的整体结构? “幻灯片浏览”视图按顺序显示演示文稿所有幻灯片的缩略图,可以通过拖动幻灯片很方便地调整它们的顺序。 温馨提示:ctrl+鼠标滑轮(实现缩略图的放大和缩小)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知道巧用模版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模版。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会利用添加和删除幻灯片等操作来搭建演示文稿的框架 教师操作,学生认真学习。 让学生了解模版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模版,学会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任务二 添加素材 丰富文稿 1.添加素材 我们已完成演示文稿的整体风格和框架搭建,接下来将进入素材整合阶段。将搜集整理好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按照作品规划,分别添加至对应的幻灯片中,让演示文稿内容丰富起来。 (1)在过往的学习历程中,我们接触的多媒体素材涵盖哪些具体类型?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2)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多种多样的素材? 2.对比发现 (1)请综合分析两张幻灯片的异同,你认为其中哪一版设计更契合主题需求?为什么?(可以从内容编排、视觉呈现及信息传达效果等方面说具体理由。) 出示文字版幻灯片 出示关键词+插画的幻灯片 需要注意的是,每页幻灯片的文字不宜太多,要尽量简短精炼,从文字素材中提炼出关键内容。 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在演示文稿中绘制形状、制作图表, 绘制思维导图等,让演示文稿内容更充实、素材更多元。 观看演示文稿绘制图的视频。 探究实践 以“家乡数字新变化”为主题,设计、构思演示文稿,并收集所需的多媒体素材。小组成员一起为本小组负责的子主题选择模板,然后根据规划,每位成员为各自负责制作的幻灯片添加所需的素材。 声明规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借助学习单完成本小组的各成员的任务。邀请、倾听学生进行汇报,教师从而总结、点评学生作品。 学生通过梳理已掌握的知识要点,明确多媒体素材的基本分类。在教师分步示范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在演示文稿中高效插入多媒体素材的操作技巧。 在对比分析两张主题相同的幻灯片时,学生通过细致比对敏锐捕捉到排版设计的差异,进而深入探究视觉元素对信息呈现效果的影响。 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创作作品的优势。 通过体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巧妙利用各类多媒体素材丰富演示文稿。任务三 美化加工 修饰文稿 美化加工 各小组已完成演示文稿素材整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色彩搭配、版式布局及视觉元素的精细化调整,实现作品视觉美感与艺术性呈现的全面提升。 字体调整:通过艺术字或设置 字体样式、字号大小、字体颜色、填充轮廓等 方式突出标题。 图片美化:图片要赏心悦目、 大小适宜。可以对图片进行裁剪,添加边框和倒影等效果。 注意:图片不宜太多,太鲜艳,过分花哨容易分散观 看者的注意力;背景色和文字颜色不能太接近, 否则会让人看不清内容。 观看微课视频。 我们还可以融入契合主题的灵动韵律,为演示文稿注入情感与节奏,让信息传递更加深入人心。设置背景音乐和淡入淡出效果,让作品更生动、更具吸引力。 基本制作完成后,应对全部页面进行统一调整、修改和完善。 探究实践 以“家乡数字新变化”为主题,完成幻灯片的美化,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共同修改和完善本组作品。 声明规则: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借助学习单完成本小组的各成员的任务。邀请、倾听学生进行汇报,教师从而总结、点评学生作品。 教师讲解演示文稿美化加工的各个细节,学生倾听并观看微课完善各小组幻灯片的美化。 引导学生通过字体、图片、音视频的美化加工,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让文稿作品眼前一亮。 引导学生体验建立文件夹整理素材的方便和灵活,感受数字化工具创作作品的魅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将以模板为创作基石,系统构筑演示文稿的坚实结构骨架。通过整合音视频资源、动态图表等多媒体素材,为文稿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运用专业设计手法进行视觉优化,精心雕琢每个细节;最终让平面框架蜕变为具有视听张力的数字作品。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结演示文稿作品编辑于美化的方法和技巧。课后练习 1. 为小组作品设置合适的背景音乐。 2. 学校近期要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会评选“文明 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劳 动之星”等各类榜样之星。在六一儿童节时, “校园之星”们 将走上校园的星光大道接受表彰。请你从中选择一颗“星星”, 设计制作《自我介绍》演示文稿,包含 3 ~ 5 张幻灯片。 学生课后可以尝试利用本节课的知识来制作《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 通过练习,体验数字化工具创作的乐趣。板书设计作品编辑与美化 巧用模版 搭建框架 添加素材 丰富文稿 美化加工 修饰文稿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