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探究共享电单车的运行过程—— 系统特征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共享电单车这个案例,带领学生们探索这一现代出行方式的运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共享电单车的组成部分,认识共享电单车的一般使用流程,并进一步剖析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共享电单车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通过了解共享电单车运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系统概念及其特征,增强学生的技术视野。学习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共享电单车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它的运行过程并不是非常了解。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具有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的能力有待加强。三、问题梳理1.素养问题什么是系统?系统和子系统有什么关系?系统有哪些特征?2.项目问题共享电单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使用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是什么?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学习目标(1)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了解系统的特征。(2)项目目标了解共享电单车系统运行的过程。2.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共享电单车系统的运行过程,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征。(2)学习难点理解系统的特征,以及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五、学习策略本课以探究共享电单车的运行过程为项目主线,联系学生生活,问题驱动探究,通过“了解共享电单车的组成——认识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理解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概念和特征。六、环境与资源1.教师准备计算机教室、课件、微视频等2.学生准备课前在家长的陪同下,使用手机App体验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观察共享电单车的组成部分。七、学习评价1.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根据项目需要,给小组提供所需资源。2.总结性评价提供下面的评价量表,请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结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最终生成总结性的评价。评价标准 评价知道共享电单车的组成。 ☆☆☆☆☆知道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 ☆☆☆☆☆理解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 ☆☆☆☆☆知道系统的概念。 ☆☆☆☆☆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和目的性特征。 ☆☆☆☆☆知道一个大的系统由各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 ☆☆☆☆☆八、学习过程教学环节 学习内容和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观察 1.实地观察共享电单车共享电单车有什么优势?共享电单车由哪几部分组成?如何使用共享电单车? 通过实地观察 ,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共享电单车的工作过程和效果,激发对共享电单车系统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情境提出问题 1.观看视频,情境导入观看老师播放的视频,了解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现状,感受共享电单车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师生交流,提出问题:很多年轻人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老人和初次接触共享电单车的人来说有一定的困难。2.教师引导思考 共享电单车跟普通家用电动车有什么不同?共享电单车是如何实现扫码即用的呢?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尝试和体验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项目任务。项目实施探究过程 【活动1:了解共享电单车的组成部分】1.教师出示共享电单车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共享电单车跟普通家用电动车有什么不同?2.继续交流:除了二维码、智能锁,共享电单车还有哪些组成部分?3.思考:这些看得见的组成部分只是共享电单车的硬件组成,想要真正使用它,还需要什么?4.进一步思考:手机可以通过哪些APP对共享电单车进行扫码开锁?(教师提供2022年中国共享电单车用户开锁途径调查图)小结:由此可见,共享电单车的运行不仅需要多种硬件,还需要软件的参与。像这样,由多个不同部分组成、不同部分之间相互关联、能够提供特定功能的事物称为系统。单独的一个APP可以称为一个软件系统,这些硬件整合在一起,又可以称为硬件系统。所在共享电单车这个大系统中,又包含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这样的子系统。5.继续引导思考:单独的一个硬件能不能构成硬件系统?不能。单独的一个硬件系统能不能构成共享电单车系统?不能。因而系统具有整体性。【活动2:认识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1.思考:在硬件和软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共享电单车呢?2.观看老师实地拍摄的微视频,认识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3.在老师提供的word文档中完善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4.思考:以上各环节能否独立运行?小结:在共享单车这个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各环节、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因而系统具有相关性。5.讨论: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查找车辆?如何查看运营区?如何查找停车点?6.教师以美团APP为例,使用手机同屏转播,带学生了解如何查找车辆、查看运营区、查找停车点。【活动3:理解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1.思考:为什么手机扫码后,可以隔空控制共享电单车解锁呢? 这中间还需要有什么参与? 2.教师提供相应的操作指令和图示通过PPT文件发送给学生,请学生进行匹配,并请学生尝试说明共享电单车的工作原理。(同时发送共享单车的运行原理,供学生自行观看和借鉴)小结:共享电单车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平台组成,这三个部分相互关联,共同保障共享电单车稳定、有序地运行,实现了电单车的共享,因为系统又具有目的性。3.师生交流:为了实现电单车的共享目的,在共享电单车这个系统的运行中,不仅要具有解锁、关锁功能,还需要有支付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等等,所以从管理的角度,共享电单车这个系统又划分为很多的子系统,如智能锁子系统、支付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等等。 通过观察和对比,了解共享电单车的硬件组成,再通过思考和交流,发现共享电单车地使用需要多种硬件和软件的参与,通过问题的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系统的概念。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再通过课堂排序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理清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通过交流、讨论和观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并解决共享电单车使用问题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匹配指令,并两两之间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去描述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和网络平台之间的互联关系,让学生理解共享电单车的运行原理,进一步认识系统的组成和特征。项目拓展举一反三 1.说说身边其它的系统,总结系统的特征师生小结:系统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都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标性。 举一反三,用所学的新知分析其他系统,感受系统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系统的特征。项目总结评价反馈 1.分享自己的收获,完成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长与收获,通过scratch程序完成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反馈。2..教师播放微视频:文明使用共享电单车3.课后实践作业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系统,课后使用AI大模型了解所包含的子系统。 通过展示、交流与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观看微视频,让学生懂得要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共同维护良好的出行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更多的系统,同时调查的结果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问题驱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共享电单车的运行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共享电单车的使用流程,展示了实地拍摄的视频。此外,还利用同屏转播技术,展示真实的操作界面,让学生们能够清楚了解如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查找和查看。又借助生动形象的动画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共享电单车背后的工作原理,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共享电单车的运行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系统概念及其特征。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然而,也有少数学生显得不够投入,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缺乏深度。未来还需要尝试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与反馈,拓展学习资源与渠道,以期提高更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