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 点亮噪声警示灯—— 控制系统的输出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本课是系统控制过程的第2课,设计并制作噪声警示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过程与控制系统的输出,特别是连续量的输出,以及主控板中的 RGB 灯光模块。上节课,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已经学习了连续量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一个以声音大小为输入,自动调节噪声警示灯亮度或闪烁频率的系统,并进一步了解开关量和连续量的输出方式。二、学习基础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分辨输入环节中的数据是开关量还是连续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值判断形成开关量。能够制作出噪声检测装置,检测噪声大小。在此基础上,探究连续量的输出,并设计出有明暗渐变或闪烁频率效果的警示灯。三、学习目标1.素养目标(1)了解RGB灯颜色变化的原理。(2)理解连续量输出的概念及其在过程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项目目标设计并实现一个以声音大小为输入,自动调节噪声警示灯亮度或闪烁频率的系统。四、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连续量输出的概念及其在过程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学习难点根据声音大小动态调整噪声警示灯的亮度或闪烁频率。五、教学准备器材分类 器材名称 数量 功能软件 “慧编程”软件 1 图形化编程软件,可以编写程序并将程序上传至设备中。硬件 主控板 1 内置声音传感器、灯光模块,程序上传至主控板,实现控制输出等功能。typeC数据线 1 实现主控板和电脑的连接。六、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在设计并制作噪声警示灯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学习活动评价量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了解警示灯 1.了解RGB灯颜色变化的原理。2.掌握灯光连续量的输出方式可以是亮度变化或不同颜色的切换。制作警示灯 能完成噪声警示灯的制作。项目参与度 能参与小组各环节的讨论、硬件连接、程序编写修改、汇报、展示、评价等。七、学习过程(一)项目情境,发现新问题师:上节课,我们动手制作了噪声检测装置,谁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生:学生思考后回答。师:是的,它能够实时监测小区的噪声水平,并通过显示屏展示分贝数值。这个过程就是是一个输入——计算——输出的过程。板书:输入——计算——输出师:这样的提示方式你感觉怎么样?(我们发现这种显示方式可能不够直观,提醒效果不明显。)师:你有什么好的改进方法?(如果我们用警示灯来代替显示屏,会不会更有效地提醒人们呢?)揭示并板书课题:第9课 点亮噪声警示灯——控制系统的输出(二)项目准备,了解警示灯师:生活中有哪些警示灯,说说你对警示灯的理解……是的,生活中的警示灯有明暗的变化、有颜色的变化,起到引起注意、提示危险、交通引导等警示作用。1.认识主控板上RGB灯,了解“RGB”的含义。师:我们的主控板上也有灯光设备,它自带5个RGB灯。你们知道“RGB”是什么意思吗?(1)学生自学P61收获园内容,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项目活动任务单上。(2)汇报交流。(3)小结:RGB灯可以通过调整R、G、B的数值,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灯光颜色,这些RGB灯可以被程序积木块点亮。看,这就是灯光的程序积木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2.测试灯光颜色变化。将主控板与电脑连接,运行程序1代码(如图),记录亮灯的编号和灯光的颜色。(程序半成品发送给学生)师:RGB灯除了颜色的变化,数值与亮度有怎样的关系呢?3.测试灯光亮度变化。(1)调整颜色值中R值的大小(如图),想一想R值与亮度有怎样的关系?(2)汇报交流(三)项目实施,制作警示灯1.点亮警示灯师:通过以上测试,我们对RGB灯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上节课我们测试的响度值,你感觉响度值大于多少需要亮警示灯?(板书:响度值>?)刚才各小组对响度值的判断,有不同的结论。大家所说的40、50、60……这些数值,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叫做“阈值”。在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场景下,所需要的阈值是不同的,我们只有通过多次测试,才能形成出一个科学的阈值,阈值被触发后,点亮警示灯。也就是说,板书:如果 响度值>?那么 点亮警示灯如果……那么……是我们在Scratch编程中学过的什么语句?(条件判断句)(1)根据这个思路,导入“程序2”进行完善,上传程序,测试效果。(2)分小组展示。师:看来你们组已经通过程序控制,制作出了噪声警示灯。其他小组都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吗?咱们班的孩子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合作就是力量,高效率就是你们的标签。(3)总结板书: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过程,在输入、计算、输出三个环节中,输入的是什么?(声音传感器检测到的响度是输入),输出呢?(RGB灯显示的灯光),通过程序进行自动控制,就是计算。2.优化警示灯师:在刚才的测试中,你发现这个警示灯有什么不足吗?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谁来说一说?生:灯光突然亮、突然不亮,给人们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师:如何优化,请小组交流,说说你的想法。师:谁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准备怎么优化程序?(1)测试与优化:根据分析,导入“程序3”进行完善。各小组根据测试的结果,讨论并修改优化程序。(2)作品展示:分小组进行展示。(3)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给出合理的建议。(4)迭代改进:各小组迭代改进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小结:灯光的明暗变化也是一个连续量。声音响度这种连续量的输入,通过阈值判断(当响度大于?),点亮有明暗渐变效果的警示灯,也就是连续量的输出,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醒小区居民合理地开展活动。板书:连续量输入——阈值判断——连续量输出(四)项目总结,评价促提升1.项目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制作了一个以声音大小为输入,自动调节噪声警示灯亮度或闪烁频率的系统,起到了噪声警示的作用。2.素养总结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RGB灯颜色变化的原理;通过声音理解“连续量输入”——“阈值判断”——“连续量输出”的过程,明白了控制系统的输出,提升了信息素养。3.结合评价量表,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9颗星你能得几颗星?教师总结:噪声警示灯,根据噪声大小,有效地起来了警示的作用。远离噪声,更需要我们自觉、自律,共同维护宁静的小区环境。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