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3 查询比赛前三甲——执行过程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本课的项目主题是在学校运动会上及时获取各项比赛前三名的成绩,为后续比赛做好准备,保障运动会高效、顺利的开展;项目目标为查询跳绳比赛前三名的成绩。通过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利用“从一组数中找出最大值”的算法逻辑,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名的成绩,在排除第一名的成绩后,即可用同样的逻辑找出第二名的成绩,以此类推,找出第三名的成绩,引领学生分析算法的执行过程。二、学习基础本课学习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种算法的基本结构,经历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与验证算法的简单过程,接触了简单的图形化编程,但编程技能储备有限;他们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能够理解和解读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但对于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策略还需引导。三、问题梳理1.素养问题(1)针对简单问题,如何尝试设计求解算法,并通过程序验证?(2)如何通过编程、阅读理解、调整参赛实现算法的执行?(3)在验证算法的过程中,如何辨析算法的正确性?(4)在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如何跟踪分析主要量值的变化,以此确定算法是否能结束?2.项目问题(1)如何在一组成绩中找出第一名的成绩?(2)在一组成绩中找第二名成绩和找第一名成绩有什么异同?(3)如何用流程图描述“查询跳绳比赛前三名的成绩”的过程,并在程序中验证算法?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学习目标(1)项目目标:从跳绳比赛成绩中,查询到前三名运动员的成绩。(2)素养目标:针对简单问题,能分析简单算法的执行过程。2.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从一组数中找出最大值”的算法逻辑,能验证算法筛选出第一名的成绩;并迁移应用到“从一组数中找出前三名”的算法设计。(2)学习难点能根据程序推演出算法的具体执行过程,得出每次比较后的当前最大值,理解“从一组数中找出前三名”的算法执行过程。五、学习策略(学习规划、实验规划)1.教学整体思路本课围绕用程序找出运动会比赛前三甲这一真实情境,以项目活动的形式展开学习。首先通过互动游戏“在一组数字卡片中找出最大数”,帮助学生在实际建模中去理解“从一组数中找出最大值”的过程,并以此对算法进行设计描述,借此分解问题,重点分析“找出第一名成绩”的算法过程,推演“当前最大值”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去掉最大值,找出第二、第三名的成绩,着重培养学生对算法执行过程的分析能力。2.教学流程框架六、环境与资源1.教学环境:安装有电子教室管理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的计算机教室。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源程序、导学单、数字卡片等学习资源。七、学习评价1.指向素养(1)在分析算法的执行过程中,能够跟踪分析主要量值的变化,以此确定算法是否能结束。(2)能够通过编程、阅读程序、调整参数执行算法。2.指向项目(1)能够描述查询跳绳比赛前三名成绩的算法。(2)能够确定一组数的数据范围,设计出查找跳绳比赛前三名成绩的算法。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能够清晰地描述查询跳绳比赛第一名成绩的算法,理解程序执行过程。 ☆☆☆☆☆能够设计“查询比赛前三甲”算法流程图。 ☆☆☆☆☆理解查找第二名和第三名成绩时,需要调整数据范围。 ☆☆☆☆☆能够结合流程图,补全“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验证算法正确性。 ☆☆☆☆☆在小组的讨论和分享中,能够尊重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八、学习过程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学习支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描述:运动会正在紧张进行中,跳绳比赛刚刚结束,裁判们面临一个挑战:如何从成百上千的成绩中快速找到比赛前三名?你们能设计一个算法来帮助裁判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2.揭示课题——查询比赛前三甲 课件出示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明确项目主题。分析问题抽象建模 1.体验程序,感知任务体验“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引导学生从“输入”“计算”“输出”三个环节感知程序的整体呈现效果。2.抽象建模,厘清问题将实际问题(查询跳绳比赛成绩的前三名)转化为一个可以用算法来解决的数学模型(求一组数中的前三个最大数)。 1.提供“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课件展示带领学生感知程序整体呈现效果。2.交流、分析,帮助学生建模数学模型。 通过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意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细化步骤搭建桥梁 活动一:找当前最大数列问题:生活中我们要找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你是如何比较的?1.动手实践,感知过程活动要求:小组成员结合前一单元所需的“在输入数据的过程中寻找最大值”的方法,用卡片模拟“找当前数列最大值”的实现过程,记录查找过程中的最大值。2.根据实践活动的过程体验,完善导学单中“找当前数列最大数”流程图(如图所示)。3.对比流程图,打开半成品程序,阅读自定义积木块“找当前数列最大数”(如图所示),理解脚本中各个积木块的功能。汇报交流,深入理解找出第一名成绩的算法。4.合作探究,补全主程序。运用自定义积木块完成找出跳绳比赛第一名成绩的查找及输出。 1.每组准备6张数字卡片、一张空白记录卡,帮助学生厘清找出最大数的比较过程。2.引导学生在动手感知的基础上,完善“找最大数”流程图,强化调每一步的逻辑关系。3.在理解“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读懂程序指令,深入理解找出第一名成绩的算法。自定义积木“跳绳成绩记录”“找当前数列最大数”指令合并为单一模块,便于学生进行编程搭建。 借助数字卡片,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体验找最大数的过程。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实现算法过程的可视化,为后续的编程实践做好充分准备。源程序中自定义函数的每个积木块添加了注释,降低程序阅读难度,关注两个变量的意义,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做好教学铺垫。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补全程序,体验“找出第一名的成绩”程序的整体过程。迁移应用设计算法 活动二:“查询比赛前三甲”算法设计问题:你能用“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的方法,找出跳绳比赛中第二名、第三名的成绩,并输出查找结果吗?1.问题支架,合作探究(1)继续使用“找当前数列最大值”的算法来找出第二名的成绩,思考此时“当前数列”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2)如何处理第一名的数据?观察“找当前数列最大值”自定义模块,讨论后补充下图中程序指令。(3)删除了第一名的数据后,还可以按“找当前最大数列”的方法确定第二名的成绩吗?(4)确定了跳绳比赛前两名的成绩,想一想,找第三名成绩的方法和找第二名成绩的方法一样吗?学生思考,汇报交流。2.梳理流程,构建算法根据分析过程,小组合作,拖动排序,补全“查找跳绳比赛前三甲”流程图(如图),并用实物卡片推演验证。 1.结合导学单上提供的学习支架,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厘清找第二名成绩和找第一名成绩之间的关联。2.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补全“查找跳绳比赛前三甲”流程图;提醒学生借助实物卡片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中,通过跟踪分析最大值的变化,验证算法是否结束。 设计问题链,提供思维支架,灵活地将已有的算法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突破重难点。实践操作验证算法 1.根据流程图,在scratch软件中补全脚本,完成“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的编写,运行程序并辨析算法的正确性。活动要求:自定义积木块可以多次使用2.算法梳理,回顾反思 借助教师提供的“跳绳成绩记录”“找当前数列最大数”“输出”等指令合并为单一模块,便于学生进行编程搭建。 回顾反思,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巩固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总结评价分享反馈 1.小组展示程序作品,汇报程序的执行过程,教师点评。2.根据学习任务单,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完成项目评价,对小组的项目学习情况进行反馈。3.思考:对于“查询比赛前三甲”算法的执行过程,还有哪些改进性建议,鼓励学生提出其他算法思路。 1.在汇报中,再次深入理解“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的执行过程。2.反思复盘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3.引导学生对已完成的算计进行审视和反思。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九、学习反思1.本课学习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考虑五年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从“找一组数列中最大值”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数字卡片体验找最大数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用流程图来描述“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算法,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再去阅读“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程序的执行过程就比较容易;再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补全程序,体验“找出第一名的成绩”程序的完整过程。2.“找第二名的成绩与找第一名的成绩之间的关联”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学生理解“找出第一名的成绩”程序执行过程的基础上,以问题链的形式,结合导学单,引导学生组内分析讨论,推演“当前最大值”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去掉最大值,找出第二、第三名的成绩,学生接受程度较好,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查找比赛前三甲”程序的执行过程,并在程序搭建的过程中去验证算法。3.教学过程中,针对核心问题,遵循“分析问题、设计算法、验证算法”的理念,帮助学生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的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十、附件《查询比赛前三甲》导学单活动一:查询比赛第一名活动要求1.用桌面上的6张数字卡片,小组合作,体验找出一组数中最大数的过程。提示:使用空白的记录卡,用来记录查找过程中的最大数。2.根据活动过程体验,补全右侧流程图。3.打开“查询比赛前三甲.sb3”素材文件,阅读自定义积木块“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理解脚本中各积木块的功能。4.补全主程序,完成跳绳比赛第一名的成绩的查找及输出。活动二:查询比赛前三甲活动要求问题描述:恭喜你们,顺利掌握了“找当前数列最大值”的方法,找出了跳绳比赛第一名的成绩。能不能利用你们所掌握的“找当前数列最大数”的方法,找出跳绳比赛第二名、第三名的成绩,并输出呢?环节一: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记录交流结果。1.继续使用“找当前数列最大值”的算法来找出第二名的成绩,思考此时“当前数列”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2.如何处理第一名的数据?观察“找当前数列最大值”自定义模块,讨论后补充下图中程序指令。3.剩下的数据做何处理,可以找寻到第二名成绩?4.确定了跳绳比赛前两名的成绩,想一想,找第三名成绩的方法和找第二名成绩的方法一样吗?环节二:根据分析过程,小组合作,打开“算法排序”执行程序,拖动补全“查找跳绳比赛前三甲”流程图,并用实物卡片推演验证,判断是否正确。环节三:根据流程图补全“查询比赛前三甲”算法脚本,运行程序并测试验证。提示:自定义积木块可以多次使用。项目评价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能够清晰地描述查询跳绳比赛第一名成绩的算法,理解程序执行过程。 ☆☆☆☆☆能够设计“查询比赛前三甲”算法流程图。 ☆☆☆☆☆理解查找第二名和第三名成绩时,需要调整数据范围。 ☆☆☆☆☆能够结合流程图,补全“查询比赛前三甲”程序,验证算法正确性。 ☆☆☆☆☆在小组的讨论和分享中,能够尊重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