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跳绳锻炼有计划—— 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本课聚焦于“制订跳绳锻炼计划”的项目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法的核心特性,包括明确的输入与输出、清晰可操作的步骤序列,以及步骤的有限性。在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中,学生们首先需要依据自身条件与设定目标,制订一份个性化的跳绳锻炼计划,这一步骤充分展现了算法输入特征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学生需认真规划跳绳锻炼的每一步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具备可操作性和具体性,这一转化过程与算法中明确可执行步骤的特征不谋而合。学生还要将眼光投向计划的时效性,设定一个合理的锻炼周期,这不仅是对算法有限步骤特性的诠释,也是对时间管理与目标达成的实践。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算法基本特征的理解,更锻炼了逻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参与跳绳锻炼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学生们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逐步养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学习基础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对算法形成初步的认知,并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框架。本课程的重点在于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跳绳锻炼计划为项目核心,旨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特征的理解。鉴于算法特征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抽象,课程设计中融入了多个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以增强学生对算法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本质出发,剖析其背后的特征,最终能够运用算法思维有效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三、问题梳理坚持问题导向,梳理出本课项目问题和素养问题,学生学完本课后,要能解决这些问题。1.项目问题制订跳绳锻炼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比较不同跳绳锻炼计划的优劣?什么样的跳绳锻炼计划是科学合理的?2.素养问题算法的特征有哪些?所有算法的特征都一样吗?为什么要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学习目标项目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跳绳锻炼计划。素养目标了解和体会算法的基本特征。2.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了解算法的基本特征。(2)学习难点用算法思维理解生活中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五、学习策略(学习规划、实验规划)六、学习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用学习手册进行评价,在项目完成汇报环节进行项目达成评价。本课评价对制订“跳绳锻炼计划”项目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如下表所示。七、学习过程(一)项目情境教师:课件出示体育课中李徽和方可可在1分钟跳绳测试中的情境。提出活动要求:用红色线条画出已知条件,用蓝色线条画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项目问题:李徽和方可可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制订方可可1分钟跳绳测试成绩?)引出课题:跳绳锻炼有计划(二)项目准备1.出示五年级一分钟跳绳等级标准。学生根据五年级一分钟跳绳等级标准,判断方可可现在的跳绳成绩和目标跳绳成绩的等级。2.比较计划。出示体育教师推荐的跳绳锻炼计划制订标准。学生了解跳绳锻炼计划制订标准,对照制订标准,比较方可可和李徽制订的跳绳锻炼计划,小组讨论,哪个计划更合理?3.确定算法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当前成绩、目标成绩、每周增量,计算出锻炼时间,并用A、B、C来总结公式 。项目实施1.制订跳绳锻炼计划根据方可可的当前成绩、每周增量和目标成绩,结合自身情况,用算法计算出合适的锻炼时间,为方可可制订合理的跳绳锻炼计划。总结:每周增量要合理、目标成绩要切合实际 。2.完善跳绳计划数据学生根据制订的跳绳锻炼计划,完善跳绳锻炼计划数据。3.绘制跳绳锻炼计划打卡表学生交流:个人计划制订好后,怎样落实?学生思考,给出不同答案,同伴监督、自己坚持、父母提醒,绘制打卡表…… 绘制跳绳锻炼计划打卡表 。学生根据跳绳锻炼计划,计算填写每周要达到的目标成绩,绘制出跳绳锻炼计划打卡表。(四)项目总结1.分析算法思维过程学生交流:制订个性化的跳绳锻炼计划的步骤。第一:考虑自身状况和目标。(当前成绩、目标成绩、每周增量)第二:根据当前成绩、目标成绩、每周增量进行合理计算第三:算出达到目标需要锻炼时间是几周。初步了解算法的思维过程:输入、计算方法、输出。2.总结算法特征观看微课,了解算法特征。3.巩固算法判断算法的特征有哪些 ?(五)项目拓展1.李徽要买一个书桌垫,测量得知书桌长 120 厘米、宽 60 厘米,在计算书桌垫面积的过程中,输入、计算方法、输出分别是什么?2.请根据体育课上自己的百米跑步成绩,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科学的跑步锻炼计划。你是否可以在体育的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科学的跑步锻炼计划 (六)项目评价1.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自动记录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2.教师总结:今天知道了算法的这么多特征,你们还想知道算法的什么?将在下节课学习算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