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用药与急救 教案(表格式)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7.3 用药与急救 教案(表格式)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1.区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概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常识;学会解读药品说明书。
2.概述心肺复苏的流程包括哪些环节,熟练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
3.通过了解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通过小组合作和模拟急救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重点: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掌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常识。
2.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的急救技能。
难点:正确使用急救技能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活中我们经常和药品打交道,如果药品能够“对症下药”就能够救人,反之就有可能害人。你赞同图片中小女孩的做法吗(过量用药) 学生思考,作答:不赞同! 教师 :“是药三分毒”, 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安全用药常识的反思。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合理用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相关内容。学生思考什么是合理用药 ,什么是安全用药。 学生回答: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在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安全用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当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时候,你采取了什么措施 是找出以前的药品服用还是请医生诊断、治疗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药物的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课件展示并讲授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定义、区别等。展示阿莫西林胶囊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说明书图片,利用大屏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以此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向学生简单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设问、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尝试观察生活中其他用药细节以及用药禁忌,重视说明书的使用。
4.课件展示药品说明书,提出问题: (1)药品说明书有什么作用 在药品说明书上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 (2)你能否从说明书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吗 (3)你认为儿童能随便使用成年人的药物治疗相同的疾病吗 学生小组讨论,观察自带的药品说明书或课件图片,归纳问题答案。 5.教师课件展示,师生总结如何读懂药品说明书,形成共识。 (1)药品说明书指导人们规范合理用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名称、成分、性状、适应证、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储藏条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2)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3)给儿童用药时,药物的品种、剂型和剂量的选择都需要考虑儿童所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能随意参照成年人用药。 6.通过展示板蓝根、人参、当归、天麻等珍贵中药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中药、中医。 (二)急救 引入课题: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如溺水、骨折和外伤出血等,如果遇到这些意外事故,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1.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53页图431,提出问题: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梳理拨打急救电话的要点:保持镇定;牢记急救电话的号码;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病人发病的具体地址、性别、大概年龄、病人的病情等重要信息。 2.引导学生掌握常用急救知识:在救护车到达前,应争分夺秒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当有人因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发生呼吸、心搏骤停时,首先要关闭气源或电源,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同时还需要对被救者进行心肺复苏。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以及教材图432心肺复苏流程示意图,初步了解心肺复苏的急救方法。 教师课件展示胸外按压的急救方法。 4.分角色模拟练习遇到需心肺复苏病人时的急救方法,熟悉急救流程:打“120”急救电话、评估现场环境安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5.教师补充:自动体外除颤器一般在心脏骤停或心律失常的情况下使用,机场或车站通常配备这种仪器。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溺水的自救”内容,教师课件展示“防溺水六不准”和“溺水后的自救”知识,强调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通过解读药品说明书,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利用图片对一些急救常识进行归纳,明确紧急呼救的注意事项。 分角色模拟,加深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解,加深知识掌握程度。
7.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的血液、血管、血液循环、失血与健康的内容,组织学生分组判断图片中的三种外出血情况并思考进行止血处理时,加压或包扎的位点与出血点的关系是怎样的 8.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出血与止血”相关知识,学生分组复习血液、血管、血液循环、失血与健康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三种出血情况和止血方法。 9.教师课件展示三种出血情况及止血方法。师生共同总结三种出血情况的止血办法。 10.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包扎止血。 小组合作、讨论,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止血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某人患病,在医院买了一些药回来,药没有用完病就好了,一年后再次生病时,出现上次生病时的症状,可以直接服用上次没吃完的药吗 为什么 学生交流、思考后回答: 不能直接服用,最好是到医院检查或咨询医生,确定病因后再决定。因为症状相同,但致病原因可能不同;致病原因相同,还得看剩下的药品是否过保质期。
第三节 用药与急救
用药与急救
  本节课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授心肺复苏的步骤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亲自利用模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对于动脉和静脉止血的方式这一知识点比较难理解,需要紧密结合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血液流动方向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此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