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1 第2课时 病毒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生物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1 第2课时 病毒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2026学年生物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2课时 病毒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活方式,了解病毒的分类依据及常见类群。
2.概述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及方式,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
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活方式,对病毒、细菌、真菌、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增强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
2.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1.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引起甲型流感的病毒图片,预防甲流等的措施及方法。 同学们对甲流病毒有多少了解呢 病毒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通过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病毒 1.病毒的形态 (1)展示电子显微镜下不同形态的病毒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页,说出病毒的形态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教师反馈讲解: 病毒有多种形态,有的病毒呈椭圆形,有的呈球形、杆状、线形或长方形;个体微小,病毒大小不一,多数病毒的直径为50~60 nm。因此,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2.病毒的结构 (1)展示病毒的结构模式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页。提出问题: 通过直观展示,使学生形象地认识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易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病毒由哪些结构构成,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教师反馈讲解: 病毒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外壳蛋白质不仅有保护病毒的作用,其性质还决定该病毒所侵染的细胞类型。 3.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1)提出问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怎么生活的 病毒能繁殖后代吗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页,认识病毒的生活和繁殖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反馈讲解: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能大量生成新病毒。 4.病毒的种类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0页,说出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引导学生填写下面表格: 病毒宿主动物病毒人和动物细胞植物病毒植物细胞细菌病毒细菌体内
(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1.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特点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1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特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讲解。 ①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大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能够迅速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②代谢类型多样:不同微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不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也不同。 2.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展示“小猫种鱼”的图片,提出问题,小猫种鱼后收获到鱼了吗 种到土中的鱼去哪里了呢 导入学习内容。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1页,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腐生 ②腐生性微生物有哪些 ③腐生性微生物是怎么生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教师反馈点拨: ①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 ②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都是腐生性微生物。 ③腐生性微生物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中,以供植物等生产者再利用,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总结:细菌和真菌中都有一些种类属于腐生性微生物,它们属于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寄生性微生物属于自然界中的消费者 (1)问题导入:大家知道艾滋病、脚癣这些病吗 这些病原体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样呢 (2)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1页,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寄生 根据教材内容预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归纳、识记的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为学习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形成铺垫。 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设疑导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引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寄生性微生物有哪些 ③寄生性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教师反馈讲解: ①寄生:一些细菌、真菌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②炭疽杆菌、幽门螺杆菌属于寄生性细菌;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等都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所有的病毒都需要寄生在植物、动物或细菌体内。 ③在自然界中,寄生性微生物和动物一样,属于消费者。 4.自养型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1)教师讲解:有些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蓝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这些微生物属于生产者。 (2)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制造有机物的方式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异同 (3)小组内讨论,师生共同归纳:自养型微生物和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都是利用外来的能量(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不同的是植物制造有机物是在叶绿体内,而自养型微生物不具有叶绿体。 5.有的微生物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认识豆类植物根里的根瘤菌的作用。 (2)教师讲解:豆类植物根里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植物生活提供含氮的营养物质。 通过自主阅读并结合生活实例,从寄生性微生物物质和能量的获得方式认识它们属于消费者。 结合生产者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养型微生物。根据豆科植物根里的根瘤菌的作用特点,使学生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多样性。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类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提示: 豆类植物的根里有根瘤菌,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从而提高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
第2课时 病毒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病毒
1.形态:形态多样,个体微小
2.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
3.生活:寄生
4.种类:根据宿主的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1.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特点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腐生性微生物——分解者
(2)寄生性微生物——消费者
(3)自养型微生物——生产者
(4)豆类植物根里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