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记录豌豆的生命周期第1课时:开题与方法指导课目标:生命观念:理解植物生命周期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思维:设计变量控制实验。探究实践:规划种植与记录方案。态度责任:培养长期观察的耐心。时间:45分钟环节1:导入与目标明确(10分钟)。任务导入:展示豌豆生长延时视频,提问“哪些因素决定豌豆开花时间?”教师讲解:介绍豌豆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命周期。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豌豆生长过程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条件对豌豆生长的影响。环节2:方法指导(20分钟)。学习支架1:豌豆种植和观察要点表生长阶段 观察内容 方法指导 记录工具种子萌发 萌发时间、根的生长情况 每天观察种子变化,记录萌发时间 观察记录表幼苗生长 植株高度、叶片数量 定期测量株高,记录叶片数量变化 卷尺、记录表开花期 开花时间、花朵数量 观察花朵开放情况,记录花朵数量 记录表结荚期 荚果生长情况、成熟时间 观察荚果形态变化,记录成熟时间 记录表案例分析:展示豌豆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观察要点。环节3:任务分配与计划制定(15分钟)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填写以下表格:学习支架2:种植计划表小组名称 种植地点 种植时间 环境条件 任务分工 预期结果第2课时:探究课目标:生命观念:分析环境对发育阶段的影响。科学思维:长期观测与记录。探究实践:通过数据推断生长规律。态度责任:尊重自然生命节律。时间:45分钟环节1:材料准备与分工(10分钟)。任务:各小组根据计划准备材料,明确分工(如播种、浇水、施肥、记录等)。环节2:种植与观察(25分钟)步骤:在选定的种植地点进行土壤准备,按照要求播种豌豆种子。定期浇水、施肥,保持土壤湿润。每天观察豌豆的生长变化,记录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和结荚的时间及特征。环节3:记录与整理(10分钟)学习支架3:生长观察记录表日期 生长阶段 植株高度(cm) 叶片数量 花朵数量 荚果数量 备注创新方向:用延时摄影记录豌豆生长,生成动态生长图谱。第3课时:成果展示课目标:生命观念:总结植物适应性特征。科学思维:归纳科学种植要点。探究实践:成果可视化表达。态度责任:倡导生态友好种植。时间:45分钟环节1:小组汇报(20分钟)。任务:每组汇报豌豆种植过程,展示照片、视频等记录,介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环节2:讨论与评价(15分钟)。学习支架4:评价量表评价维度及权重 评价标准 评分(10分制)观察记录(30%) 记录详细、准确,能反映豌豆生长的全过程分析深度(30%) 能深入分析环境条件对豌豆生长的影响展示效果(40%) 汇报内容丰富,表达清晰环节3:总结与拓展(10分钟)。任务:教师总结活动成果,强调科学种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其他植物的种植。创新方向:成果展示:制作“豌豆生长日记”电子书,结合图表与摄影作品;开展“最佳种植方案”评选,投票选出最优实验组。升华:讨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影响”,设计“抗逆豌豆”培育计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