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4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4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数据分包灵活传》教案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直播网络我来建》第4课。它在单元中起着深化知识的作用,通过介绍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存储转发思想。教材内容包含模拟游戏、网络实验等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信息技术基础,但对网络通信原理了解较少。他们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但在抽象概念理解上有困难。教学中可通过游戏、实验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知晓存储转发思想和分包传输策略。
2. 能意识到网络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重要性。
计算思维
1. 理解存储转发和分包传输如何实现数据远程传输。
2. 学会运用相关原理分析数据传输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通过网络平台和游戏体验数据存储转发过程和原理。
2. 能在实践中尝试创新数据传输方法。
信息社会责任
1. 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感受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时的创新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2. 掌握存储转发思想。
3. 理解分包传输策略。
难点
1. 深入理解存储转发思想的原理。
2. 明白分包传输策略解决的问题。
3. 体会网络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指导探究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网线、无线路由器、自制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与新课导入
(1) 提问:“说一说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呢?我们所学的互联网能不能把信息传到其他地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和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可能性。
(2)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
(3) 汇总学生的回答,强调古代信息传递的接力思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互联网传递信息与古代类似。
(4) 展示互联网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互联网的广泛连接。
(5) 提出问题:“如何保证相隔万里的计算机也能互相传输数据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6)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数据分包灵活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7) 简要说明本节课将通过模拟游戏、网络实验等方式学习互联网基础知识和原理。
(8)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1.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学习不同的观点。
3. 观察教师展示的图片或视频,感受互联网的连接性。
4.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评价任务 回答准确性:☆☆☆
参与积极性:☆☆☆
思考深度:☆☆☆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古代信息传递方式,引入互联网数据传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存储转发学习 讲解存储转发原理
(1) 展示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的图片,结合图片详细讲解信息通过烽火台一站一站接力传到远方的过程,突出“接力传”思想。
(2) 对比古代烽火台接力传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引出存储转发概念。解释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传递的数据需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接收数据后存储并转发。
(3) 利用动画演示存储转发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在网络节点间的流动。
(4) 举例说明存储转发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发送、网页浏览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 提出问题:“存储转发过程中节点起到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节点在数据传输中的重要性。
(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存储转发的优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7) 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8)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1. 观察图片,理解古代烽火台接力传信息的过程。
2. 对比分析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理解存储转发概念。
3. 观看动画演示,直观感受存储转发过程。
4. 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评价任务 概念理解:☆☆☆
讨论参与度:☆☆☆
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结合动画演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存储转发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存储转发游戏体验 活动一:通过游戏体验存储转发过程 游戏组织与引导
(1) 安排一位同学扮演信息发送者,一位扮演接收者,其他同学扮演负责接力的节点。
(2) 给发送者一张写有信息的卡片,要求发送者随机选定下一排同学,并把卡片传过去,完成一次接力。
(3) 强调持有卡片的同学要不断随机选择下一排同学进行接力,直到卡片传给接收者。
(4) 在卡片中写一句要传输的话,如“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分散存放在不同服务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信息的传递。
(5) 组织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讨论:“游戏与存储转发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与实际存储转发的联系。
(6) 提醒学生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不是随机选择下一节点,而是根据网络通信状况选择,本次随机选择只是简单模拟。
(7) 观察学生游戏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8)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游戏感受,进一步加深对存储转发的理解。 1. 按照教师安排扮演相应角色。
2. 参与游戏,完成卡片传递。
3. 思考并讨论游戏与存储转发策略的相似之处。
4. 分享游戏感受。
评价任务 游戏参与度:☆☆☆
思考深度:☆☆☆
分享表达:☆☆☆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存储转发过程,加深对存储转发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思考能力。
分包学习 活动二:讲解分包思想 分析问题与引出分包
(1) 提出问题:“之前的存储转发策略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存储转发策略的局限性。
(2) 展示大文件传输可能超出节点存储能力、传输错误需重传所有数据等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问题的存在。
(3) 讲解科学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分包思想,即传输数据时先按规定把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传输。
(4) 利用动画演示数据分包传输过程,包括数据包的生成、传输路径选择和重新组装,让学生清晰了解分包传输的原理。
(5) 举例说明分包传输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如视频流传输、文件下载等,加深学生对分包思想的理解。
(6) 组织学生讨论分包传输的优点,如提高传输效率、减少错误重传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7) 提出问题:“接收方如何重新组装数据包?”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包组装的关键因素。
(8) 总结分包传输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强调网络协议在分包传输中的作用。 1. 思考存储转发策略可能面临的问题。
2. 观看案例和动画,理解分包思想和传输过程。
3. 参与讨论,分析分包传输的优点。
4. 思考接收方组装数据包的方法。
评价任务 问题思考:☆☆☆
原理理解:☆☆☆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存储转发策略的问题,引出分包思想,结合动画演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包传输原理和优点。
分包游戏体验 活动三:通过游戏体验分包传输过程 游戏规则讲解与组织
(1) 准备多个卡片包,每个卡片包中有多张卡片,代表要传输的数据。
(2) 安排发送者和接收者,其他同学扮演节点。要求发送者将卡片包中的卡片依次传给节点。
(3) 强调只能向后一排传卡片,每位同学一次只能传一张卡片。
(4) 说明传送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位同学向一位同学同时传卡片的现象,则随机传其中一张,另一张的持有者重新选择,直到传出为止。
(5) 组织学生开始游戏,观察游戏过程,确保学生遵守规则。
(6)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分包传输的特点,如不同卡片可沿不同路径传输。
(7) 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分包策略后有哪些好处?”让学生总结分包传输的优点。
(8) 结合游戏结果,再次强调分包传输在实际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1. 明确游戏规则,参与游戏。
2. 在游戏中感受分包传输特点。
3. 参与讨论,总结分包传输的好处。
4. 理解分包传输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游戏参与度:☆☆☆
规则遵守:☆☆☆
总结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包传输过程,加深对分包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总结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与强调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存储转发思想、分包传输策略和网络协议的作用。
(2) 强调网络通过不断存储转发来传输数据,互联网传输数据背后蕴含着数据分包的创新思想。
(3) 再次提醒学生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要根据次序进行组装。
(4)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性。
(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奥秘。
(6)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内容。
2. 理解教师强调的重点知识。
3. 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重点理解:☆☆☆
态度认真:☆☆☆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强化重点和难点,为课后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简述存储转发思想和分包传输策略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存储转发和分包传输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3. 解释网络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拓展作业
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网络协议的知识。
2. 思考如何优化数据分包传输策略,提高传输效率。
3. 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对数据传输原理的理解和体会。
板书设计
第4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一、存储转发
- 接力思想
- 节点存储与转发
二、分包
- 解决存储转发问题
- 数据包传输与组装
三、网络协议
- 规范数据传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采用游戏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存储转发和分包传输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2. 结合实际案例和动画演示,将复杂的网络原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重点知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 游戏环节中,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游戏过程,对游戏与知识的联系思考不够深入,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还需加强。
2. 由于时间有限,对网络协议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个别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和全面,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