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在线生活创意多》教案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七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互联网创新应用》第23课。教材通过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简单网络故障,理解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有助于学生整理所学内容,培养探索精神。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互联网使用经验,但对互联网应用的原理和创新方式了解不足。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在解决实际网络问题时可能缺乏方法。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突破理解域名解析服务原理等难点。课时教学目标信息意识1. 熟悉互联网应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挑战,能识别生活中的互联网应用场景。2. 具备合理应用互联网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学会筛选有益的互联网信息。计算思维1. 通过探索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分析应用中的数据流动和处理逻辑。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能查找和整理相关资料,提升学习效率。2. 参与协作学习和创新实践,与同学合作完成互联网应用创新案例分析。信息社会责任1. 端正面对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态度,关注应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2.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违法网络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互联网应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2. 了解互联网应用带来的挑战,包括岗位取代、社会问题和网络犯罪等。3. 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提高生活质量,筛选有益信息和应用。难点1. 理解域名解析服务的工作原理,清楚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如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3. 理解移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的创新影响,分析创新应用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联网应用案例视频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复习导入 引导思考(1) 展示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等互联网应用图片或视频,如人们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在网上选购各种物品的场景。(2) 提问学生:“这些互联网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使用这些应用的经历和感受。(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使用这些应用的具体事例,如购物更便捷、支付更安全等。(4)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5) 进一步提问:“这些新的应用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6) 展示一些数据和统计信息,说明这些互联网应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7) 强调互联网应用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线生活创意多。(8)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互联网应用如何引发创新以及带来的新挑战。 1. 观看图片和视频,回忆生活中使用互联网应用的经历。2. 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使用事例。3.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经验。4.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内容准确:☆☆☆思考问题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引发学生对互联网应用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新课讲授 活动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生活 案例分析(1) 展示教材中图23.1的互联网应用图片,包括社交平台、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自己接触过哪些应用。(2) 提问学生:“这些应用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应用与互联网的关系,探讨应用中哪些环节体现了互联网的作用。(4)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5) 讲解借助互联网应用实现生活创新的方式,如打通数据节点形成创新、为“老”技术找到新的生活应用场景、为生活提供新的服务工具等。(6) 结合具体案例,如物流系统通过互联网实时调度系统资源、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二维码成为支付入口等,详细说明这些创新方式的应用。(7)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互联网应用体现了这些创新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8) 总结互联网应用对生活创新的重要意义,强调创新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 观察图片,思考自己接触过的互联网应用。2.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应用与互联网的关系。3.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观点。4. 思考生活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拓展思维。评价任务 案例分析准确:☆☆☆小组讨论积极:☆☆☆思维拓展丰富:☆☆☆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新课讲授 活动二: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的挑战 问题探讨(1) 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创新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会带来哪些挑战。(2) 展示一些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问题的案例,如公交车售票员岗位被取代、共享单车停放不规范、网络犯罪等。(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创新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4)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5)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享受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或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6) 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互联网使用观念,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7) 展示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让学生了解在互联网环境中应遵守的规则。(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挑战的案例,并思考解决方案。 1. 思考互联网创新应用可能带来的挑战。2. 观看案例,分析负面影响。3. 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应对措施。4.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观点。评价任务 问题分析深入:☆☆☆小组讨论积极:☆☆☆责任意识增强:☆☆☆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1) 布置教材上的课堂练习题目,如“图23.1展示的互联网应用中,你接触过哪些?给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你觉得这些应用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你认为这些应用的哪些环节体现了互联网的作用?”等。(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4) 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5)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6)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7) 总结课堂练习的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目。2. 参与小组交流,分享答案和思路。3. 倾听小组代表发言,学习他人的方法。4. 提出自己的疑问,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评价任务 练习完成准确:☆☆☆交流分享积极:☆☆☆问题解决有效:☆☆☆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生活、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的挑战等。(2) 请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3) 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强调互联网应用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创新应用。(4) 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5)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创新应用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7)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表扬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8) 宣布本节课结束,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2. 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3. 倾听教师总结,明确学习重点。4. 接受教师评价,为今后学习做好准备。评价任务 内容回顾准确:☆☆☆体会分享深刻:☆☆☆学习态度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业设计书面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创新应用的短文,阐述其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挑战,以及自己的应对策略。2. 收集一个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分析其创新方式和带来的影响。3. 完成教材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作业1. 尝试使用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体验其功能和特点,并记录自己的使用感受。2. 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个关于互联网应用创新的小项目,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在线服务平台。3. 关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动态,定期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制作一份手抄报。板书设计第23课 在线生活创意多一、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生活1. 应用场景与改变2. 创新方式:打通数据节点、新应用场景、新服务工具二、互联网创新应用带来的挑战1. 岗位取代2. 社会问题3. 网络犯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方式和带来的挑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操作法,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社会责任。3. 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能够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足之处1. 在讲解域名解析服务的工作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2. 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