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制作图书条形码课例名称 制作图书条形码年级 四年级 章节 单元七 活动三课时安排 1课时执教教师 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信息科技教材四年级下册单元七活动三。通过认识ISBN国际标准书号、图书内部编码,了解图书条码的编码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条形码的技术方法,并动手实践制作班级内部图书条形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商品条形码的编码原理和校验等知识,具备类比、迁移本节课图书条形码相关知识的认知基础。本节课还将结合具体软件的技术操作,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提高学生的实践成就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分级编码逻辑,思辨其优缺点,培养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2.了解内部图书条形码,感悟“内部编码/本地部署”思想的设计共性。3.学会利用在线工具或软件制作条形码,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两种图书条形码。2.学会利用在线工具或软件制作条形码。五、教学环境(软、硬件)教师机、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出示四格漫画,导入情境:“小明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先扫描小明的借阅证;再逐一扫描小明要借阅的图书;通过扫描借阅证和图书上的条形码,快速完成借阅信息的登记”。点出本课课题:图书条形码非常便利,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制作班级图书条形码。 学生观看四格漫画,联系生活进行回忆和思考,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通过四格漫画引导学生关注图书条形码扫码借阅和信息登记,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聚焦本课主题。体验探索 1.出示探究问题,组织探究活动探究内容: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图书角,亮亮和昕昕实地考察了学校图书馆。他们发现,图书馆的每本图书不仅封底印有条形码,翻开封面后的内页上都贴了一个条形码。同学们借阅或归还图书时管理员扫描的是图书内页的条形码。问题①. 对比两个图书条形码,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题②. 对比图书条形码和商品条形码,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2.交流探究成果倾听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成果。 1.小组探究 阅读探究内容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进行汇报。(答案:①两个图书条形码的编码长度不同,且其中一本图书的编码有“ISBN”前缀。②图书条形码上方有特殊的“ISBN”前缀码,且图书条形码的位数不一致。) 通过纵向对比图书馆封底和内页条形码差异,以及横向对比图书条码(ISBN)与商品条码(EAN-13)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 图书条形码的“ISBN前缀”和“位数差异”特征,为后续分析ISBN编码和图书馆内部条形码做好铺垫准备。任务一、认识图书编码 1.分析国际标准书号“ISBN”:(1)教师说明概念:每本正式出版的图书,在封底都印有条形码。与商品条形码不同的是,图书条形码除了下方印有一串数字,条形码的上方还印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它是国际通用的出版物统一编号。(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环节的实践结果,对ISBN码的特点进行总结:图书条形码上方和下方的数字完全一样,但形式略有不一样。与商品条形码一样,图书的ISBN由13 位数字组成。(3)教师出示图片,讲解ISBN编码规则:分级分段编码,分别表示图书的出版地区、出版社和图书编号等信息。例如:97875710301791~4位:图书前缀号和中国;5~8位:出版社代码;9~12位:图书编号;第13位:校验位。(4)教师出示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探究ISBN码的优缺点:①两人一组,对比各自《科学》课本的 ISBN,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后,全班一起交流。②继续对比其他科目课本的 ISBN,说说你们的发现。2.分析内部图书编码(1)教师引入内部编码概念:为了便于管理,且唯一标识每本图书,图书馆通常会为图书重新设计一个内部编码,并生成条形码。(2)教师图示内部图书编码的优点:借阅或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只须扫描图书的内部编码,就可以快速识别每本图书。(3)拓展、类比:除了使用商品条形码,很多超市或商场为了便于仓储和管理,也会为商品重新设计内部编码。 1.了解“ISBN”,思辨其外形特点和优缺点(1)倾听并理解图书封底的条形码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2)感悟ISBN码的外形特点。(3)学生根据图片观察ISBN码的编码规则。(4)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思辨ISBN码的优缺点。优点:国际通用。缺点:不能区分两本一模一样的图书(无法唯一标志图书)。2.了解内部编码及其优势(1)学生了解图书内页的编码是图书内部编码,用于区分两本一模一样的图书。(2)观看并结合已学过的条形码数据传输知识理解内部编码的优势。(3)跟随教师进一步迁移知识。 “解说ISBN概念”——“总结外形特点”——“分析编码规则”——“探究优缺点”四步骤:①强调“ISBN是国际通用出版物编号”,隐含全球信息互通的信息意识。②以“9787571030179”为例分解ISBN的层级结构(地区-出版社-书号-校验位),培养编码的分段逻辑,并且末位校验位呼应前一课的数据校验知识,形成知识闭环。③通过对比课本ISBN,引导学生发现标准化编码的局限性,培养辩证技术观。通过分析“内部编码”,提出解决ISBN 弊端的办法是本地部署图书编码。 又通过类比图书编码和商品编码,暗示不同编码系统间的设计共性。任务二:制作图书条形码 1.明确任务教师说明:在单元主题五中,我们完成了班级书的编码和登记,但还需要给每本图书贴上图书编号,才便于管理和借阅。我们可以借鉴图书馆的方法,根据图书编号给每本图书制作一个条形码,打印后贴在图书上。2.讲解技术教师播放视频:打开条形码制作软件或在线条形码生成平台。因为班级图书编码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所以制作时代码类型选择code128,然后输入图书编码,并调整好样式,条形码就形成了。点击下载按钮,就可以将图片下载保存到计算机中,并且打印。如果利用批量生成功能,可以一次性生成多个条形码,并批量下载。3.开展实践教师出示实践任务:根据图书编号,为自己分享到班级的图书制作条形码,并将图片下载保存。 1.倾听说明学生倾听教师的说明,明确任务是根据小组设计的图书编码制作条形码。。2.学习技术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条形码的制作过程。3.动手实践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班级图书条形码的制作。 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条形码制作方法并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工具让生活更方便有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目标。练习提升 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完成。1. 某超市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有几件商品的条形码被污损了。请帮助他重新制作商品条形码。2. 学校图书馆正式开放前,需要为每位学生编制借阅证。借阅证编号不仅要唯一,还要体现学生的年级、班级、学号等信息。请帮助图书馆管理员设计借阅证编码规则,然后写出自己的借阅证编号,并生成条形码。 利用课内外时间,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利用制作条形码的技术解决商品条形码被污染、破损的问题,以及校园内、生活中的其它问题,与之前活动的知识呼应。课堂总结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总结。 通过本课内容的全面总结与回顾,巩固学习成果。七、板书设计制作图书条形码ISBN码:国际通用 内部图书编码:唯一标识每本图书八、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