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开环控制应用广》教案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开环控制应用广》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聚焦开环控制的概念及应用,为学生了解自动化控制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开环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开环控制概念较抽象,理解有难度。他们在生活中有一定观察能力,可结合生活实例辅助学习。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突破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信息意识1. 能意识到开环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存在。2. 对开环控制的信息有敏锐的感知。计算思维1. 学会分析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能用简单的逻辑思维理解开环控制过程。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通过数字化工具探究开环控制的应用案例。2. 尝试运用开环控制原理进行简单的创新设计。信息社会责任1. 了解开环控制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正确使用开环控制技术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开环控制的概念。2. 掌握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3. 了解开环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常见应用。难点1. 分析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 区分不同类型的开环控制应用。3. 运用开环控制原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开环控制实验器材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导入 展示生活场景(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生活中常见的自动门开启的视频。视频中,当有人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人离开后,门自动关闭。(2) 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的呢?”(3) 展示另一个场景,即红绿灯的交替变化。教师详细描述红绿灯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颜色切换,红灯亮一段时间后变为绿灯,绿灯亮一段时间后又变为黄灯,最后再变回红灯。(4) 提出问题:“红绿灯为什么能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变化呢?”引发学生思考。(5) 结合以上两个场景,向学生介绍这些都是开环控制的应用实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开环控制应用广。(6) 强调开环控制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开环控制的学习兴趣。(7) 再次回顾自动门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开环控制的特点。(8)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自动控制现象。 1. 认真观看视频和教师展示的场景。2.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 倾听教师对开环控制的介绍。4. 尝试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自动控制现象。评价任务 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分享主动:☆☆☆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控制场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开环控制的存在。知识讲解 讲解开环控制概念(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开环控制的定义:“开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2) 结合自动门和红绿灯的例子,详细解释开环控制的含义。对于自动门,传感器检测到有人靠近,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电机驱动门打开,整个过程没有对门的开启状态进行反馈调节;对于红绿灯,定时器按照预设的时间控制信号灯的颜色变化,也没有根据实际交通流量进行反馈调整。(3)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再次强调开环控制的关键特点是没有反馈环节。(4) 展示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框图,包括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并逐一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5) 以自动灌溉系统为例,说明输入装置可以是定时器,它设定灌溉的时间;控制器根据定时器的信号发出指令;执行器是水泵,它根据指令进行抽水灌溉;被控对象是农田里的农作物。(6) 引导学生分析自动门和红绿灯系统中的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7) 强调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8) 同时指出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差,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1. 认真听讲,理解开环控制的概念。2. 跟随教师的讲解,分析自动门和红绿灯系统的组成。3. 思考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和缺点。4. 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评价任务 理解准确:☆☆☆分析合理:☆☆☆思考深入:☆☆☆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开环控制的概念、组成、优缺点,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环控制的原理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分析 活动一:分析自动窗帘系统 展示案例(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动窗帘系统的工作视频。视频中,在早晨阳光照射到光线传感器时,窗帘自动打开;到了晚上,光线变暗,窗帘自动关闭。(2)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思考该系统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3) 提出问题:“在这个自动窗帘系统中,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5)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6)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7) 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明确输入装置是光线传感器,它检测光线的强度;控制器根据光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出指令;执行器是电机,它驱动窗帘的开合;被控对象是窗帘。(8) 再次强调该系统属于开环控制,因为它没有对窗帘的实际开合状态进行反馈调节。 1. 观看自动窗帘系统的视频。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3. 推选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4. 倾听教师的点评和总结。评价任务 观察仔细:☆☆☆讨论积极:☆☆☆汇报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自动窗帘系统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开环控制的概念和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案例分析 活动二:分析自动售货机系统 介绍案例(1)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动售货机的工作过程。当顾客投入硬币或使用电子支付后,选择商品的按钮被按下,售货机内部的机械装置会将相应的商品送出。(2) 展示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组成。(3) 提出问题:“在自动售货机系统中,开环控制是如何体现的?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4) 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进行小组交流。(5)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分析思路和观点。(6) 请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7)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和补充,指出输入装置是投币器或电子支付模块以及商品选择按钮;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控制机械装置;执行器是机械传动机构,它将商品送出;被控对象是商品。(8) 强调自动售货机系统也是开环控制,因为它没有对商品是否正确送出进行反馈调节。 1. 倾听教师对自动售货机的介绍。2. 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参与小组交流。3. 小组代表发言汇报结果。4. 倾听教师的评价和补充。评价任务 思考深入:☆☆☆交流积极:☆☆☆发言准确:☆☆☆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自动售货机系统的案例,加深学生对开环控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案例分析 活动三:分析交通信号灯系统 回顾案例(1) 再次展示交通信号灯的工作视频,让学生回顾之前讲解的内容。(2) 提出问题:“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开环控制有什么特点?它的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结果。(4) 为每个小组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分析结果。(5) 在小组竞赛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6) 当各小组完成分析后,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表格并讲解分析过程。(7) 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分和总结,明确输入装置是定时器,控制器根据定时器的信号控制信号灯的颜色变化,执行器是信号灯,被控对象是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8) 强调交通信号灯系统的开环控制在保障交通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1. 观看交通信号灯的视频。2. 参与小组竞赛,积极讨论分析。3.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4. 倾听教师的评分和总结。评价任务 竞赛积极:☆☆☆分析准确:☆☆☆展示清晰:☆☆☆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分析交通信号灯系统的案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开环控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课堂总结 总结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开环控制的概念、组成、优缺点以及常见的应用案例。(2) 再次强调开环控制的关键特点是没有反馈环节。(3)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4)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开环控制现象,加深对开环控制的理解。(6)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践任务。(7)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简要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8)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2. 倾听教师的评价和建议。3. 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4. 对教师的感谢做出回应。评价任务 回顾完整:☆☆☆倾听认真:☆☆☆回应积极:☆☆☆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强化重点,弥补不足,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为课后学习和下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作业设计书面作业1. 完成教材上关于开环控制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举例说明生活中至少三个开环控制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输入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3. 思考开环控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简要说明。实践作业1. 观察家里的电器设备,找出一个开环控制的例子,并拍照记录下来。2. 尝试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开环控制的小装置,如自动开关的小风扇。3. 与家长交流自己对开环控制的理解和认识。板书设计开环控制应用广一、开环控制概念无反馈环节二、基本组成输入装置 - 控制器 - 执行器 - 被控对象三、应用案例自动门、红绿灯、自动窗帘等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多个开环控制案例,如自动门、红绿灯、自动窗帘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开环控制的概念和应用。2. 采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知识讲解,使抽象的开环控制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好。不足之处1. 在讲解开环控制的工作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仍有困难,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需要进一步改进。2. 小组竞赛环节中,个别小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任务分配不够合理,后续需要优化小组活动的组织。3.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部分有些仓促,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