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课 设备控制处处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课 设备控制处处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设备控制处处在》教案
学科 小学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
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设备控制处处在》是部编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材围绕设备控制展开,介绍常见设备控制方式及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设备控制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这为后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设备控制的原理和应用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喜欢探索新事物。学习中可能在理解复杂控制原理和设计控制方案上有困难。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突破。
课时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1. 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设备控制场景,意识到设备控制的普遍性。
2. 关注设备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产生兴趣。
计算思维
1. 初步理解设备控制的基本原理,能用简单逻辑分析控制过程。
2. 尝试运用计算思维解决设备控制中的简单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利用数字化工具了解设备控制知识,开展自主学习。
2. 能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设备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践。
信息社会责任
1. 认识到正确使用设备控制技术的重要性,遵守相关规则。
2. 愿意分享设备控制的经验和知识,促进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了解常见设备控制方式,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
2. 掌握设备控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家庭、学校、交通。
3. 理解设备控制的基本原理,如输入、处理、输出。
难点
1. 分析复杂设备控制场景中的控制过程和原理。
2. 设计合理有效的设备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践。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设备控制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设备控制模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导入 展示生活场景视频
(1) 播放一段包含多种设备控制场景的视频,如家庭中灯光的开关、空调的调节,学校里投影仪的使用、自动门的开合,马路上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等。
(2) 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正在进行的设备控制操作。例如,当出现灯光开关时,提问学生这是如何控制灯光的。
(3) 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哪些设备被控制了?是通过什么方式控制的?”
(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视频中观察到的设备控制场景和方式。
(5)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设备控制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6)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视频中看到的,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设备控制的情况?”
(7)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下小组内讨论出的设备控制案例。
(8)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鼓励。 1. 认真观看视频,观察其中的设备控制场景。
2. 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参与小组讨论,记录生活中的设备控制案例。
4. 选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结果。
评价任务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生活场景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设备控制在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 介绍常见设备控制方式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图片和实例。例如,手动控制可以展示手动开关电灯、手动调节风扇转速等;自动控制可以展示智能家电根据环境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的自动切换等。
(2) 详细讲解手动控制的特点,即需要人工直接操作设备来实现控制,操作过程直观、简单,但可能不够灵活和高效。
(3) 举例说明手动控制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家庭中的门窗开关、传统机械闹钟的设置等。
(4) 接着讲解自动控制的原理,即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经过控制器处理后,自动控制设备的运行。
(5) 展示自动控制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智能窗帘根据光线自动开合等。
(6) 对比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场景下应该选择哪种控制方式。
(7) 提出问题:“在学校的教室中,哪些设备适合手动控制,哪些适合自动控制?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8)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要根据实际需求和设备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1. 观看课件,学习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知识。
2.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参与讨论。
3. 对比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优缺点。
4. 分享自己对于学校教室设备控制方式选择的看法。
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
思考能力:☆☆☆
讨论参与度:☆☆☆
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讲解,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的知识。通过对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控制方式的意识。
案例分析 活动一:分析家庭设备控制案例 展示家庭设备控制案例
(1) 展示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案例,包括智能灯光、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等设备的控制。
(2) 详细介绍该智能家居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3) 分析每个设备的控制过程,例如智能灯光如何根据光线传感器和时间设置自动调节亮度。
(4) 引导学生思考智能家居系统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如提高生活舒适度、节省能源等。
(5) 提出问题:“如果要在自己家中构建一个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你会选择哪些设备进行控制?为什么?”
(6)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方案。
(7)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小组的方案,并解释设计思路。
(8)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 分析交通设备控制案例
(1) 展示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场系统等交通设备控制的案例。
(2) 讲解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原理,包括时间控制和感应控制两种方式。
(3) 分析智能停车场系统如何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计费。
(4) 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设备控制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5) 提出问题:“你认为交通设备控制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6)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7)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8) 强调交通设备控制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意义。 1. 分析家庭和交通设备控制案例。
2. 参与小组讨论,制定智能家居系统方案。
3. 展示小组方案并解释设计思路。
4. 思考交通设备控制的改进方向并分享想法。
评价任务 案例分析能力:☆☆☆
方案设计能力:☆☆☆
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设备控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操作 活动二:模拟设备控制实验 介绍实验器材和步骤
(1) 展示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简易电路套装、传感器模块、控制器等,并向学生介绍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讲解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即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设备控制系统,实现对某个设备的控制。
(3) 详细演示实验步骤,包括如何连接电路、设置传感器参数和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4)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电源、避免短路等。
(5) 让学生分组领取实验器材,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6)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7) 鼓励学生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如改变传感器的位置、调整控制程序等。
(8) 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组织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
(1) 当各小组完成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介绍小组的实验作品,包括实验目的、设计思路、操作过程和最终效果。
(2)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新,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 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实验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可改进的地方。
(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实验作品,进一步探索设备控制的奥秘。
(6) 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团队合作、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7) 强调实践操作对于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动手、多实践。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1. 学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尝试创新。
3. 展示实验成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4.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收获。
评价任务 实践操作能力:☆☆☆
团队合作:☆☆☆
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设备控制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设备控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设备控制方式、设备控制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设备控制的基本原理等。
(2) 强调设备控制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设备控制现象。
(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
(4)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要求。
(5) 引导学生思考设备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6)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设备控制的知识和案例。
(7)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设备控制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8) 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出期望,希望学生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1. 跟随教师回顾本节课内容。
2. 倾听教师的评价和建议。
3. 思考设备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
4. 明确课后拓展任务和学习要求。
评价任务 知识回顾:☆☆☆
学习态度:☆☆☆
未来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完成一份关于设备控制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常见设备控制方式、应用场景和原理。
2. 记录自己一天中遇到的设备控制场景,并分析是手动控制还是自动控制。
3. 阅读一篇关于设备控制技术发展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拓展作业
1. 尝试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设备控制系统,如自动浇水装置。
2. 调查学校或社区中存在的设备控制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与同学合作,设计一个关于设备控制的科普小视频,并在班级中分享。
板书设计
设备控制处处在
一、常见控制方式
1. 手动控制
2. 自动控制
二、应用场景
1. 家庭
2. 学校
3. 交通
三、基本原理
输入 - 处理 - 输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
2.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设备控制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评价任务的设置较为合理,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1. 在实践操作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完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
2.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讲解设备控制原理时,可能还不够深入和透彻,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3.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