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找找电梯子系统》教案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找找电梯子系统》是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重要内容,它聚焦于电梯系统的构成与原理。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电梯子系统相关知识,为后续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对电梯子系统的认识较浅。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实践。不过在理解复杂系统原理和进行系统分析时会有困难。教学中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学习障碍。课时教学目标信息意识1. 能意识到电梯子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2. 对电梯子系统的信息有敏锐的感知和捕捉能力。计算思维1.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电梯子系统的工作流程。2. 尝试用计算思维解决电梯子系统相关的简单问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利用数字化工具自主学习电梯子系统的知识。2. 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信息社会责任1. 认识到正确使用和维护电梯子系统的社会责任。2. 能够传播有关电梯子系统安全使用的正确信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电梯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2. 掌握电梯子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3. 理解电梯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作原理。难点1. 分析电梯子系统复杂的工作流程。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梯子系统实际运行中的问题。3. 培养学生对电梯子系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梯模型、相关视频资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导入 创设情境(1) 播放一段人们在商场乘坐电梯的视频,视频中展示电梯正常运行以及人们便捷使用电梯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经常乘坐电梯,那你们知道电梯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引导学生思考。(3)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电梯的图片,如商场的扶手电梯、写字楼的直梯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4) 讲述一个因为电梯故障导致的小故事,强调了解电梯子系统的重要性。(5)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乘坐电梯时的有趣经历或遇到的问题。(6) 在黑板上写下“电梯子系统”几个大字,营造学习氛围。(7) 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8)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1.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 观察图片,描述电梯的特点。3. 分享自己乘坐电梯的经历。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 参与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图片和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知识讲解 讲解电梯子系统的组成(1) 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电梯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驱动系统、控制系统、门系统、安全系统等。(2) 结合图片和动画,对每个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讲解。例如,对于驱动系统,展示电机、钢丝绳等部件,说明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使电梯升降。(3) 举例说明每个子系统在电梯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如控制系统就像电梯的“大脑”,负责指挥电梯的运行方向、速度等。(4)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门系统的正常开关依赖于控制系统的指令。(5) 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如果驱动系统出现故障,电梯会怎样?”让学生思考并回答。(6)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确保学生理解正确。(7) 强调每个子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梯整体运行的重要性。(8) 总结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1. 认真观看课件和动画,倾听老师的讲解。2.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3. 理解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 跟随老师的总结梳理知识框架。评价任务 知识理解:☆☆☆思维能力:☆☆☆参与度:☆☆☆设计意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小组探究 活动一:小组讨论电梯子系统的故障影响 布置任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记录表。(2) 提出问题:“假设电梯的某个子系统出现故障,会对电梯的运行产生什么影响?”让小组进行讨论。(3) 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子系统进行深入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4) 提醒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如记录员、发言人等。(5)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6) 鼓励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借鉴。(7) 设定讨论时间为10分钟。(8) 对讨论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扬。 1. 分组并明确分工。2. 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记录结果。3. 与其他小组交流。4. 准备小组发言。评价任务 团队合作:☆☆☆问题分析:☆☆☆记录情况:☆☆☆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电梯子系统的理解。小组探究 活动二:模拟电梯故障排除 模拟情境(1) 利用电梯模型,设置一些模拟故障,如门系统打不开、驱动系统卡顿等。(2) 让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找出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3) 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螺丝刀、电路图等。(4) 要求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范。(5) 观察各小组的操作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6) 鼓励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和帮助。(7) 设定操作时间为15分钟。(8) 对成功排除故障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1. 观察电梯模型的故障现象。2. 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解决方案。3. 进行实际操作,排除故障。4. 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价任务 故障诊断:☆☆☆解决方案:☆☆☆操作规范:☆☆☆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故障排除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1) 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成果。(2) 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3) 再次强调电梯子系统的重要性和学习本节课的意义。(4) 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如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功能、故障影响和排除方法等。(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电梯子系统的相关知识,拓展学习。(6) 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电梯子系统的小短文。(7) 感谢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成果。2. 倾听老师的总结和评价。3.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4.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评价任务 总结能力:☆☆☆知识掌握:☆☆☆参与态度:☆☆☆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业设计书面作业1.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假设电梯的某个子系统出现故障,详细描述可能的故障现象和解决方法。3. 收集一些关于电梯安全使用的小贴士,制作成一份手抄报。实践作业1. 观察家里或学校附近的电梯,记录电梯的运行情况和子系统的特点。2. 与家长一起探讨电梯子系统的相关问题,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设计找找电梯子系统一、组成1. 驱动系统2. 控制系统3. 门系统4. 安全系统二、功能三、故障影响与排除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运用得当,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2. 知识讲解详细,结合多媒体课件和电梯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梯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效果较好。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小组讨论和模拟故障排除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不足之处1.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监督。2. 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如电梯子系统的复杂工作流程,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辅导。3.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环节有些仓促,学生的发言没有充分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