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主可控变强大》教案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册别 六年级全一册 共1课时教材 部编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题是教材中重要章节,聚焦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教材阐述了相关概念、发展现状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但对自主可控概念较陌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探索新事物。学习中可能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教学中可结合实例、多媒体资源辅助讲解。课时教学目标信息意识1. 能意识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2. 关注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发展动态。计算思维1. 尝试运用计算思维分析自主可控技术的优势。2. 能从技术层面思考实现自主可控的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1. 利用数字化资源学习自主可控相关知识。2. 尝试在学习中提出关于自主可控的创新想法。信息社会责任1. 认识到维护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是每个人的责任。2. 愿意传播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2. 掌握自主可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3. 明确自主可控对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的重要性。难点1. 深入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原理。2. 分析自主可控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3. 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资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导入 创设情境(1) 展示一些因信息技术依赖国外而导致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案例,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关注。(2)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信息技术被别人掌控,会有哪些危害?”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3)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4) 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依赖信息技术?这些技术是否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5)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主可控变强大。(6)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要求。(7)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8)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 观看新闻报道和视频,了解信息技术安全问题。2. 参与讨论,思考信息技术依赖国外的危害。3.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关注主题:☆☆☆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知识讲解 讲解概念(1) 详细解释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结合教材内容,说明自主可控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控制和发展的能力。(2) 举例说明自主可控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如国产操作系统、芯片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成果。(3) 对比自主可控技术和依赖国外技术的差异,分析自主可控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4) 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5)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自主可控技术发展历程的内容,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努力和成就。(6) 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7) 强调自主可控技术在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8) 鼓励学生关注我国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认真听讲,理解自主可控的概念。2. 分析自主可控技术和依赖国外技术的差异。3. 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我国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4. 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评价任务 理解概念:☆☆☆分析差异:☆☆☆提出疑问:☆☆☆设计意图 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和重要性,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成果。案例分析 活动一:分析国产操作系统案例 案例展示(1) 展示国产操作系统的相关资料,包括其功能、特点、应用场景等。(2) 介绍国产操作系统在我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中的应用情况,说明其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作用。(3) 提出问题:“国产操作系统与国外操作系统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5)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6) 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分析能力。(7)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做些什么?”(8)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国产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关注其发展动态。 1. 观看案例资料,了解国产操作系统的情况。2. 参与小组讨论,分析国产操作系统的优势和不足。3. 推选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4. 思考如何为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贡献力量。评价任务 参与讨论:☆☆☆分析问题:☆☆☆汇报结果:☆☆☆设计意图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自主可控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二:探讨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策略 提出任务(1) 给出一个关于自主可控技术发展的问题,如“如何提高我国自主可控技术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2) 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资源,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3) 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探究的步骤和方法。(4)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5) 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观点。(6) 定期检查各小组的探究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7) 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8) 对各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新精神。 1. 接受探究任务,明确探究问题。2. 制定探究计划,分工合作。3. 开展探究活动,提出创新想法。4. 参与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评价任务 制定计划:☆☆☆合作探究:☆☆☆创新想法:☆☆☆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策略。课堂总结 总结归纳(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重要性、应用案例和发展策略等。(2) 强调自主可控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学生树立为国家信息技术发展贡献力量的志向。(3)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5)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和探索。(6) 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7) 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8) 宣布本节课结束。 1. 参与课堂总结,回顾所学内容。2. 倾听老师的评价和期望。3. 明确课后作业任务。4. 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评价任务 回顾内容:☆☆☆理解期望:☆☆☆明确作业:☆☆☆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作业设计基础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和应用知识。2. 收集一篇关于我国自主可控技术发展的新闻报道,写一篇读后感。3. 制作一张手抄报,宣传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拓展作业1. 与同学合作,开展一次关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小调查,了解身边的人对该技术的认识和看法。2. 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自主可控技术应用方案。3. 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展示自己关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创新想法。板书设计自主可控变强大一、概念自主研发、生产、控制和发展二、重要性保障安全、促进发展三、应用案例国产操作系统、芯片四、发展策略创新、合作、人才培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思考和讨论问题。2. 教学内容丰富,结合了教材知识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概念和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足之处1.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2. 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课堂总结部分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3.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外,可以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让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