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5.1.1 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5.1.1 第2课时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了解方程的概念后的一节重要内容,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代数方程的基础.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要想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还需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本课时重点研究方程的解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为后续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情景导入】
小游戏:猜年龄
师:如果告诉我你的年龄乘2再减5等于几,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试一下.
如果把我的年龄乘2再减5的话,结果等于65,谁能“猜”出我的年龄呢?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吗?要想发现其中的奥秘,还需要同老师一起来学习……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小游戏,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深奥的方程变得生动有趣.建议:先让学生说数,老师猜年龄,当部分同学明白原因之后,可让同学之间做这个游戏,最后让这部分明白的同学向其他同学解释原因.
【复习导入】
展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2.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上节课我们列出了一些方程,如:1.2x+1=0.8x+3,12x=15(x-5),x2=4 000,这些方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说明与建议】说明:复习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方程的概念,从而引出最简单的代数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建议: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命题角度1 方程的解
1.下列方程中,解是x=4的是(C)
A.3x+1=11 B.-2x-4=0 C.3x-8=4 D.4x=1
2.已知x=-3是关于x的方程k(x+4)=x+5的解,则k=2.
命题角度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C)
A.4y+1 B. C.2x+1=x D.x+y=3
4.若方程(m-1)x|m-2|-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C)
A.1 B.2 C.3 D.1或3
用“元”表示未知数,源于我国宋元时期的天元术.“天元术”指的是用“天元”表示未知数,进而列出方程.现存的使用天元术的最早著作是李冶1248年所著的《测圆海镜》,书中的“立天元一”相当于现在的“设未知数x”,后来在研究涉及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时,又引入“地元”“人元”“物元”表示多个未知数.
课题 5.1.1 第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通过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对“元”和“次”的认识,并且能够逐步培养类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及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学习了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但是要想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还需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什么值才是满足实际问题的解. 通过对上节课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对于前面根据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列出的方程1.2x+1=0.8x+3,当x=5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或帮助,引出本课时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方程的解.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 针对【课堂引入】的问题,我们发现当x=5时,左边=1.2×5+1=7,右边=0.8×5+3=7,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上节课例1中我们列出的方程为0.52x-(1-0.52)x=80,当x=2 000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有什么关系? 当x=2 000时,左边=0.52×2 000-(1-0.52)×2 000=80,右边=80,这时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归纳:一般地,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例如,x=5就是方程1.2x+1=0.8x+3的解;x=2 000就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思考:x=60是方程x2=4 000的解吗?x=80呢? 当x=60时,左边=×602=2 250,右边=4 000,左边≠右边,所以x=60不是方程x2=4 000的解. 学生通过对上节课所列方程的分析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加深学生对方程概念及方程的解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归类概括的能力.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当x=80时,左边=×802=4 000,右边=4 000,所以x=80是方程x2=4 000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有很多类型,本章我们先来研究一类最简单的方程. 观察方程:1.2x+1=0.8x+3,12x=16(x-5),0.52x-(1-0.52)x=8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为1,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的方程进行特征分析.教师可以提示:方程的特征可以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等来观察. 归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想一想:方程-=和x(x+25)=4 75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总结: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必须看它是否满足三个条件. 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等号两边的式子都是整式.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B) A.x2+x=5 B.x+=4 C.x+y=7 D.=2 例2 (1)x=2,x=是方程2x=3的解吗? (2)x=10,x=20是方程12x=16(x-5)的解吗? 解:(1)当x=2时,方程2x=3的左边=2×2=4,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2不是方程2x=3的解. 当x=时,方程2x=3的左边=2×=3,右边=3,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是方程2x=3的解. (2)当x=1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12×10=120,右边=16×(10-5)=8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所以x=10不是方程12x=16(x-5)的解. 当x=20时,方程12x=16(x-5)的左边=12×20=240,右边=16×(20-5)=240,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20是方程12x=16(x-5)的解. 师生活动: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点拨指导,对学生交流及反馈情况加以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变式训练】 1.下列式子:①9x+2;②x-1<2;③1-x2=3;④3x=0;⑤1-5y=3;⑥x-x=x-3中,一元一次方程共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2.检验下列各题括号内的值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1)2x-3=5(x-3);(x=6,x=4) 解:把x=6代入方程, 左边=12-3=9,右边=5×3=15, 左边≠右边, x=6不是方程的解. 把x=4代入方程, 左边=8-3=5,右边=5×1=5, 左边=右边, x=4是方程的解. (2)4x+5=8x-3.(x=3,x=2) 解:把x=3代入方程, 左边=12+5=17,右边=24-3=21, 左边≠右边, x=3不是方程的解. 把x=2代入方程, 左边=8+5=13, 右边=16-3=13,左边=右边, x=2是方程的解.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举一反三,灵活掌握,熟练解题.通过举例,进一步体会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是(B) A.3x-2 B.x=6 C.x+1=x2 D.2y+1=x 2.下列方程的解为x=2的是(C) A.5-x=2 B.3x-1=4-2x C.3-(x-1)=2x-2 D.x-4=5x-2 3.如果方程3ym-2+4=0是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3. 4.检验下列方程后面括号内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1)5x=6;(x=,x=) 解:把x=代入方程, 左边=5×=,右边=6, 左边≠右边. 故x=不是方程的解. 把x=代入方程, 左边=5×=6,右边=6, 左边=右边. 故x=是方程的解. 针对学生本课时的主要问题,分层次进行检测,达到学有所成、了解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2)3x-1=2(x+1)-4;(x=1,x=-1) 解:把x=1代入方程, 左边=3×1-1=2,右边=2×(1+1)-4=0, 左边≠右边. 故x=1不是方程的解. 把x=-1代入方程, 左边=-3-1=-4,右边=2×(-1+1)-4=-4, 左边=右边. 故x=-1是方程的解. (3)=3(x-2).(x=,x=) 解:把x=代入方程, 左边==-1,右边=3×(-2)=-5, 左边≠右边. 故x=不是方程的解. 把x=代入方程, 左边==7, 右边=3×(-2)=7, 左边=右边. 故x=是方程的解.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2)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2.布置作业: 教材第115页练习第1,2题;第118~119页习题5.1第2,3,7题. 加强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5.1.1 方程 第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解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个条件:①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等号两边的式子都是整式.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