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5.1.2 等式的性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5.1.2 等式的性质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2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节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准备了理论依据.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他学科所必备的思想.
                                
【情景导入】
小明和王力在玩跷跷板,当他们位于跷跷板两端的时候,恰好处于平衡的位置.这时,李强和小丽也来了,如果他们二人的体重相等,他们这时也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这时候跷跷板是否仍然平衡?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等式可以类比跷跷板,利用跷跷板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等式的性质,还可以直观地展现方程的求解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解决问题,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并与新知识进行对比.
【置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将几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模型,即一元一次方程,但只列出了方程,并没有求出方程的解.其实,在小学,我们利用逆运算能够去求形如ax+b=c的方程,比如6x-3=5x.而对于比较复杂的方程,如=-x,又该怎么解呢?要想求出这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我们必须要研究等式的性质.
【说明与建议】 说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具有的知识已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学习遇到了困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议:可让学生尝试解这个复杂的方程,让他们亲身体会此方程的复杂,然后小组讨论,看是否能够找到解决办法.
命题角度1 等式的性质
1.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B)
A.由a=b,得a+5=b+5 B.由a=b,得=
C.由x+2=y+2,得x=y D.由x=y,得2x=2y
命题角度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解方程:2x+1=7.
解:两边减1,得2x+1-1=7-1.
化简,得2x=6.
两边除以2,得x=3.
课题 5.1.2 等式的性质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了解等式的性质. 2.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渗透化归思想.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续表
课题 5.1.2 等式的性质 授课人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可以估算出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依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很困难的.这一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体会到.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因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 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水平的发达,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天平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其中一种常用方法.现在认识一下天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天平有什么作用?它代表什么意义? 问题2:要让天平平衡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3:如果天平在平衡的条件下,左盘放着质量为(3x+4)g的物体,右盘放着质量为5x g的物体,你知道怎样列式吗? 问题4:你能求出等式5x=3x+4中的x是多少吗? 通过对天平的认识,学生感受等式可以类比天平,利用天平称物的图示形象直观地展现等式的性质,还可以直观地展现方程的求解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1.等式的性质 如图,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质量相等的物体,使天平保持平衡. 第一步,在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第二步,在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如果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3倍)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例如),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出等式的什么性质?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生活动: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让学生用文字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 归纳: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教师需要强调: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能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吗?(1)3x+7=-2;(2)--1=2.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解答,然后教师进行指导,在学生解答后点评. 解:(1)两边减7,得3x+7-7=-2-7. 化简,得3x=-9. 两边除以3,得x=-3. (2)两边加1,得--1+1=2+1. 化简,得-=3. 两边乘-2,得x=-6. 检验方程: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代入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归纳:经过对原方程的一系列变形(两边同加减、同乘除),最终把方程化为最简的形式x=a(常数),即方程左边只有一个未知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1,右边只有一个常数项.在运用性质2时,不能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0. 此实验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等式性质的能力.学会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学以致用.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1)若m+2n=p+2n,则m=p,依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2n; (2)若2a=2b,则a=b,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 例2 (教材第116页例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3)-x-5=4. 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需去掉方程左边的7,利用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减7,就得出x的值,你可以类似地考虑另两个方程如何转化为x=a的形式. 解:(1)两边减7,得x+7-7=26-7. 于是x=19. (2)两边除以-5,得=. 于是x=-4. (3)两边加5,得-x-5+5=4+5. 化简,得-x=9. 两边乘-3,得x=-27.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变式训练】 1.(1)由x-5=0,得x=5; 解: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5. (2)由-=10,得y=-30. 解: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3.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8+x=-5;     (2)4x=16;     (3)3x-4=11.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巩固等式的两个性质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并且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方程-6x=3的两边都除以-6,得(C) A.x=-2 B.x= C.x=- D.x=2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 A.在等式3a-6=3b+5的两边都除以3,可得等式a-2=b+5 B.如果2=-x,那么x=-2 C.在等式5=0.1x的两边都除以0.1,可得等式x=0.5 D.在等式7x=5x+3的两边都减去x-3,可得等式6x-3=4x+6 3.如果am=an,那么下列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C) A.am-3=an-3 B.5+am=5+an C.m=n D.0.5am=0.5an 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5;(2)3x+6=31+2x. 解:(1)a=-16.(2)x=25.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通过设置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新知,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等式有哪些性质? (2)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哪些进步?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2.布置作业: 教材第117页练习第1,2题;第118页习题5.1第4题. 加强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5.1.2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