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5.2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5.2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的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及函数时会经常用到.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移项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到了指导作用.化归思想在以后学习方程(组)及不等式中都有运用.让学生理解化归的思想并恰当地运用,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置疑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它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项,一边是常数项.这样的方程我们可以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那么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又该怎么解呢?
【说明与建议】 说明:此种引入方法主要是以上一节课为铺垫的,通过上一节课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出像3x+7=32-2x这样的方程该怎么解的问题,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回顾上一节课方程的解法,小组讨论思考关于方程3x+7=32-2x的解法,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复习导入】
问题1:我们学习过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等式的性质呢?
问题2:《九章算术》中有“盈不足术”的问题,原文如下:“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题意是:若干人共同出资买羊,每人出5元,则差45元;每人出7元,则差3元.求人数和羊价各是多少?
【说明与建议】 此环节为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体会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利用方程解决古代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建议:学生叙述等式的性质要准确;问题2可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命题角度1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下列方程:
(1)4x-1=2x+5;
解:移项,得4x-2x=5+1.
合并同类项,得2x=6.
系数化为1,得x=3.
(2)3x+7=32-2x;
解:移项,得3x+2x=32-7.
合并同类项,得5x=25.
系数化为1,得x=5.
(3)5x-8=-3x-2.
解:移项,得5x+3x=-2+8.
合并同类项,得8x=6.
系数化为1,得x=.
命题角度2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2.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某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小朋友?
解:设这个班共有x名小朋友.
根据题意,得2x+8=3x-12,解得x=20.
答:这个班共有20名小朋友.
课题 5.2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3.经历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方程既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方程中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2x+1;(2)x-2=4-x;(3)0.5x+3=1.2x-4. 通过学生自己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面的移项法则做准备.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两种分图书的方法,什么量是相等(不变)的? 师生活动:由学生思考、个人回答,教师纠正. 两种分图书的方法,图书的总量是定值,所以问题的相等关系就是图书总量. 可以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每人分3本,共分出3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3x+20)本;每人分4本,需要4x本,减去缺的25本,这批书共(4x-25)本.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可列方程3x+20=4x-25. 你能解这个方程吗?显然解这个方程的第一步不是合并同类项,因为两种同类项分别分布在等号的两边,不能直接合并,那么怎么才能进行合并同类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解方程的方法——移项.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分配问题展开讨论,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根据学生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针对【课堂引入】的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做能使它向x=a(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可以提示: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思考并对方程进行转化. 解方程的最终目标是将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为了使右边不含x的项,所以右边要减去4x,根据等式的性质1,左边也要减去4x;为了使左边不含常数项,左边要减去20,根据等式的性质1,右边也要减去20,则方程可转化为3x+20-4x-20=4x-25-4x-20. 观察转化后的方程3x-4x=-25-20,与题目中的方程3x+20=4x-25的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可知,4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成-4x,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成-20.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   移项F    合并同类项F   系数化为1F 由上可知,这个班有45名学生. 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教师书写解方程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采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化的思想.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也画框图.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教材第123页例3)解下列方程: (1)3x+7=32-2x; 解:移项,得3x+2x=32-7. 合并同类项,得5x=25. 系数化为1,得x=5. (2)x-3=x+1. 解:移项,得x-x=1+3. 合并同类项,得-x=4. 系数化为1,得x=-8. 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加强解方程步骤书写的规范性.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用方程来解题的优势.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2 (教材第123页例4)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若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 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 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 解:设新工艺的废水排量为2x t,则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为5x t. 根据题意,得5x-200=2x+100. 移项,得5x-2x=100+200. 合并同类项,得3x=300. 系数化为1,得x=100. 所以2x=200,5x=500. 答:新工艺的废水排量为200 t,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为500 t.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变式训练】 1.解下列方程: (1)4x=9+x; 解:移项,得4x-x=9. 合并同类项,得3x=9. 系数化为1,得x=3. (2)8y-3=5y+3; 解:移项,得8y-5y=3+3. 合并同类项,得3y=6. 系数化为1,得y=2. (3)4x+5=3x+3-2x. 解:移项,得4x-3x+2x=-5+3. 合并同类项,得3x=-2. 系数化为1,得x=-. 2.A厂库存钢材为100吨,每月用去15吨;B厂库存钢材82吨,每月用去9吨.问经过多少个月后,两厂库存钢材相等? 解:设经过x个月后,两厂库存钢材相等.依题意,得 100-15x=82-9x,解得x=3. 答:经过3个月后,两厂库存钢材相等.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下列变形过程中,属于移项的是(C) A.由3x=-1,得x=- B.由=1,得x=4 C.由3x+5=0,得3x=-5 D.由-3x+3=0,得3-3x=0 2.对方程2x-3+x=6进行移项,下列正确的是(C) A.2x-x=6+3 B.2x-x=6-3 C.2x+x=6+3 D.2x+x=6-3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3.解下列方程: (1)5x=3x-12; 解:移项,得5x-3x=-12. 合并同类项,得2x=-12. 系数化为1,得x=-6. (2)8x-5=7x+2; 解:移项,得8x-7x=2+5. 合并同类项,得x=7. (3)7y+8=2y-5-3y. 解:移项,得7y-2y+3y=-5-8. 合并同类项,得8y=-13. 系数化为1,得y=-. 4.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若每人3颗,则多36颗;若每人4颗,则少8颗.请问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 解:设该幼儿园有x名小朋友.依题意,得 3x+36=4x-8,解得x=44. 答:该幼儿园有44名小朋友.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通过设置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进步?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2.布置作业: 教材第124页练习第1,2,3,4题;第130页习题5.2第1,6题. 加强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