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6.3.2 第2课时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乘除运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6.3.2 第2课时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乘除运算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乘除运算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与基本的和差运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本课时新加入了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深入学习角的乘除运算,更全面地学习如何解决复杂的角度计算问题.在角的计算、折叠等问题中体会数、符号和图形,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体会数与形的结合.同时它为学生对下一节余角、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进行了思维逻辑上的铺垫,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情景导入】
2024年4月,全国射箭巡回赛第一站在寿县古城站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拉弓的过程中,弓箭会形成一个固定的角度,如图所示.那么你能找到里面角度之间的关系吗?这里面有相等的角吗?
命题角度1 角的平分线
1.已知射线OC在∠AOB的内部,下列4个表述中:①∠AOC+∠BOC=∠AOB;②∠BOC=∠AOB;③∠AOB=2∠AOC;④∠AOC=∠BOC.能表示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的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命题角度2 角的乘除运算
2.计算:
(1)50°24′×3=151°12′;
(2)21°18′×4=85°12′;
(3)49°28′52″÷4=12°22′13″;
(4)76°15′÷3=25°25′.
3.如图,O是直线AB上的点,OD是∠COB的平分线.若∠AOC∶∠BOC=2∶3,则∠BOD=54°.
第3题图
    第4题图
命题角度3 角的折叠与角的综合运算
4.把一张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后,得到∠AOB′=70°,则∠B′OG=55°.
5.如图,已知∠AOC=∠BOC,OD平分∠AOB,且∠AOC=40°,求∠COD的度数.
解:因为∠AOC=∠BOC,∠AOC=40°,
所以∠BOC=80°.
所以∠AOB=∠BOC+∠AOC=120°.
因为OD平分∠AOB,
所以∠AOD=∠AOB=60°.
所以∠COD=∠AOD-∠AOC=20°.
课题 6.3.2 第2课时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乘除运算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会利用度、分、秒之间的单位互化及角的倍、分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几何图形问题及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度、分、秒间的互化及角度的运算,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角的平分线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借助几何图形进行角的计算.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怎样比较角度的大小? 2.角度之间的和差计算是如何进行的? 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课提供类比方法.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角度的和差运算会将度、分、秒分开计算,那么在角的乘除运算中,是否与和差运算的方法一样呢? 通过设问引出课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1.角的平分线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后得到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如图1.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__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__的角的射线,叫作这个角的平分线. OB是∠AOC的平分线,可以记作:∠AOC=2∠AOB=2∠BOC或∠AOB=∠BOC=____________.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如图2中的OB,OC. 2.认识角的乘、除 师:观察下图,把这个圆均匀分割成6份,则每份中的角度是多少度? 生:360°÷6=60°.每份中的角度是60°.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动手分割一个圆,并自行计算得出结果. 1.利用折纸寻找角的平分线,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兴趣.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1 (教材第175页例3)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精确到分) 解:360°÷7 =51°+3°÷7 =51°+180′÷7 ≈51°26′. 答:每一份是51°26′的角. 例2 如图所示,若点A,O,B在一条直线上,OM平分∠AOC,∠BON∶∠CON=1∶4,当∠AOM=20°时,求∠CON的度数. 解:因为OM平分∠AOC,∠AOM=20°, 所以∠AOC=2∠AOM=40°. 所以∠BOC=180°-∠AOC=140°. 因为∠BON∶∠CON=1∶4, 所以∠CON=∠BOC=112°. 【变式训练】 1.如图,长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连接DF,EF.将∠C沿DF 折叠,点C落在点G处;将∠B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FG的延长线上点H处.若∠BFE=19°59′,则∠CFD的度数是(A) A.70°1′ B.70°41′ C.71°1′ D.71°41′ 2.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 (1)求∠DOE的度数; (2)如果∠COD=65°,求∠AOE的度数. 解:(1)因为OD是∠AOC的平分线, 所以∠COD=∠AOC. 因为OE是∠BOC的平分线, 所以∠COE=∠BOC. 所以∠DOE=∠COD+∠COE=(∠AOC+∠BOC)=∠AOB=90°. (2)由(1)可知,∠BOE=∠COE=90°-∠COD=25°. 所以∠AOE=180°-∠BOE=155°.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最后教师统一讲解. 巩固新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射线OC在∠AOB内部,下列四个选项不能判定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C) A.∠AOB=2∠AOC B.∠AOC=∠AOB C.∠AOC+∠BOC=∠AOB D.∠AOC=∠BOC 2.如图,若OC平分∠AOB,∠AOB=60°,则∠1=30°. 通过设置课堂检测,进一步巩固新知,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3.计算: (1)5°26′×3;      (2)178°53′÷5; (3)15°37′+42°51′÷3; (4)(90°-68°17′50″)×2. 解:(1)原式=16°18′.(2)原式=35°46′36″. (3)原式=29°54′.(4)原式=43°24′20″. 4.将一张长方形ABCD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OE和OF为折痕,点B落在点B′处,点C落在点C′处.若∠BOE=35°,∠C′OF=30°,求∠B′OC′的度数. 解:根据折叠的性质,得 因为∠B′OE=∠BOE=35°,∠C′OF=∠COF=30°, 所以∠BOB′=35°×2=70°,∠COC′=30°×2=60°. 所以∠B′OC′=180°-∠BOB′-∠COC′=180°-70°-60°=50°. 5.如图,已知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求∠BOD的度数. 解:因为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 所以∠BOC=2∠AOC=70°. 所以∠BOD=180°-∠BOC=110°.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2.布置作业:教材第175~176页练习第1,2,3题. 通过课堂小结的形式,学生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明确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第2课时 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乘除运算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