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1.2.3 相反数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1.2.3 相反数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3 相反数
“相反数”是中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在研究了负数的基础上,遵循过渡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把小学所学的正数、零和初中的负数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又为学生以后顺利掌握绝对值的意义,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激趣导入】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人从魏国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1.如果点O表示魏国的位置,点A表示楚国的位置,我们假设楚国与魏国的距离为30 km,以魏国为原点,我们规定向南为正方向,而此人从魏国出发向北到了点B也走了30 km,请同学们把这3个点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你还能在数轴上表示出类似于A,B这样的点吗?
【说明与建议】 说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表示30,-3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但方向相反,引出相反数,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建议:首先用简短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数轴,将30,0,-30这3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数轴的三要素,加深学生对数轴的理解,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个给定的有理数的方法.问题2由学生口答完成,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所用的数形结合的方法,从而引出新课.
【复习导入】
问题1:如果支出50元记作-50元,那么收入50元记作什么?
问题2:如果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高3厘米记作+3厘米,那么比正常水位低3厘米记作什么?
比较上述问题中的两组数据,除了发现它们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说明与建议】 说明: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发现特殊的一对数,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建议: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完成上述两个问题的解答.然后教师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即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并且像+3与-3这样的一对数较为特殊,比较后发现两数只有符号不同,从而引出新课.
命题角度1 相反数的概念
1.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则这个数是(C)
A.- B. C. D.-
2.如图,数轴上表示3的相反数的点是(A)
A.M B.N C.P D.Q
3.+3与-3互为相反数,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命题角度2 多重符号化简
4.-(-3)化简后是(B)
A.-3 B.3 C.±3 D.以上都不对
5.化简下列各数:
(1)-(+3.5);
(2)-{-[+(-)]}.
解:(1)-(+3.5)=-3.5.
(2)-{-[+(-)]}=-[-(-)]=-.
课题 1.2.3 相反数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初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并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 根据相反数的意义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复习数轴,指出: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可以帮助我们从形的视角更好地认识数,进而发现某些数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 问题: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几个?这些点各表示哪个数? 回顾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观察回顾上面问题中所画数轴,可发现: 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2的点有两个,它们表示的数是2和-2. 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只有符号不同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发现特殊的一对数,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1.相反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概念:像2和-2,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性质 结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a的相反数是-a.规定:0的相反数是0. 注意:(1)数a的相反数记为-a,这里的a表示任意一个数,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零. (2)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思考:设a表示一个数,-a一定是负数吗? 3.多重符号的化简 问题1:a的相反数是什么?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2:-(+1.1)表示什么?-(-7)呢?-(-9.8)呢?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能力. 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相反数“互为”的理解,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化简下列各数: (1)-(-)=;     (2)+(+10)=10; (3)+(-4)=-4; (4)-{+[-(-2)]}=-2. 例2 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所有的数(包括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4,-,-(-),+(-4.5),0,-(+3). 解:它们的相反数分别是-4,,-,4.5,0,3.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变式训练】 1.化简下列各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3)]=-3; (2)-[+(-3.5)]=3.5; (3)+[-(-6)]=6; (4)-[-(+7)]=7. 规律:负号个数为奇数时,化简得到的结果为负数;负号个数为偶数时,化简得到的结果为正数. 2.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相互之间的距离是8.4,则这两个数是±4.2.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定义的能力.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如图,点O为数轴原点,则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是(B) A.点A和点C B.点C和点D C.点A和点D D.点B和点D 2.-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0. 3.负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正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小,0的相反数和它本身相等. 4.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那么这个数是1. 5.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10,-12,-4.8,,-,,0. 解:它们的相反数分别是-10,12,4.8,-,,-,0.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通过设置课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相反数 →多重符号化简?? (2)你还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业:教材第17页习题1.2第3题.
板书设计 1.2.3 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 2.相反数的意义 3.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4.多重符号化简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