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 2.2.1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 2.2.1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教材采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给出运算律.通过学生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看,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加强示范和总结归纳.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正数当中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按照类比的思想,负数里面乘法的运算律也同样适用.
                                
【复习导入】
问题1: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问题2:计算.
(1)(-2.5)×8;(2)(-2 024)×0;(3)(-2.25)×(-3);(4)10.5×|-|.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指正,并提出问题:上节课主要学的是两个有理数相乘,那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又与什么有关?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为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规律做铺垫.建议: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问题1让学生口答,问题2让学生板演.
【激趣导入】
(课件演示翻牌游戏)桌上有9张反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说明与建议】 说明:以游戏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中.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纸牌,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试验,并且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不停地翻动其中的任意两张牌.让其中一个小组的代表试验后得出结论:不论翻多少次,都不会使9张牌都正面朝上.建议: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象,得出结论,再经过交流、思考,升华认识.
命题角度 多个有理数相乘
1.下列各式的结果中,积为正数的是(D)
A.2×3×5×(-4) B.2×(-3)×(-4)×(-3)
C.(-2)×0×(-4)×(-5) D.(-2)×(-3)×(-4)×(-5)
2.下列计算的结果错误的是(B)
A.(-3)×(-4)×(-)=-3 B.(-)×(-8)×5=-8
C.(-6)×(-2)×(-1)=-12 D.(-3)×(-1)×(+7)=21
3.若有2 024个有理数相乘的积为0,则这2 024个数中(B)
A.最多有一个数为0 B.至少有一个数为0
C.恰好有一个数为0 D.均为0
4.绝对值不大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是(B)
A.16 B.0 C.5 D.-1
5.计算:
(1)(-2)×7×(-4)×(-2.5);
(2)×(-)×(-24)×(+1);
(3)(-4)×499.7××0×(-1).
解:(1)原式=-(2×7×4×2.5)=-140.
(2)原式=××24×=36.
(3)原式=0.
课题 2.2.1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方法.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归纳和验证,体验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形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乘任何数都得0. 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乘积. 回顾旧知,为新课做铺垫.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 桌上有9张反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观察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从这个结果,你能想到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想象,得出结论,再经过交流、思考,升华认识.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新知】 问题:类似小学里的数,多个有理数相乘,可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观察下列各式,确定其中负的乘数的个数,判断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算式负的乘数个数积的符号2×3×4×(-5)1负2×3×(-4)×(-5)2正2×(-3)×(-4)×(-5)3负(-2)×(-3)×(-4)×(-5)4正
  思考: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乘数为0,那么积有什么特点?
归纳: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
思考:类比两个不为0的数相乘的运算步骤,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的运算步骤是什么?
总结: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 几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的乘数的个数决定,通过举例,学生自己得出规律.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3)××(-)×(-);  (2)(-5)×6×(-)×.
解:(1)原式=-.  (2)原式=6.
例2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
7.8×(-8.1)×0×(-19.6).
解:结果为0.理由: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
【变式训练】
计算:
(1)(-59)×0.01×0=0; (2)(-2)×(-5)×(+)×(-30)=-250.
师生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充分讨论,争取让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答案,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点拨. 通过对两个例题的学习,能培养学生通过全面观察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续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四: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计算-2×3×(-4)的结果是(A) A.24 B.12 C.-12 D.-24 2.七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一定不可能是(C) A.1 B.3 C.6 D.7 3.绝对值不大于4的整数的积是(C) A.6 B.-6 C.0 D.24 4.计算: (1)(-0.1)×(-100)×0.01×(-10); 解:原式=(-0.1)×(-10)×(-100)×0.01=1×(-1)=-1. (2)(-5)×6×0×(-10)×(-8); 解:原式=0. (3)-××(-). 解:原式=××=.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当堂检测,完成后,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在问题的选择上以基础为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多个有理数相乘: (2)你还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业:教材第43页练习第2题. 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2.2.1 有理数的乘法 第3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1.多个有理数相乘 (1)确定符号 (2)计算绝对值的乘积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优化操作流程和提升自身素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