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 年级 数学 教案课 题 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课 型 新授课课 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 年 级 九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研究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去研究的.教 学 目 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用列表、描点、连线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4.结合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性质,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教学重点 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工具教学方法 阅读、练习、讨论与讲授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吗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画的呢 一次函数有什么性质呢 设计意图:在回忆与交流中,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函数图象有助于理解函数的性质,进而转入对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研究. 教学新知 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 (1)画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分析:画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 ①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 x-6-3-2-11236y…-1-2-3-66321②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6,-1),(-3,-2),(-2,-3)等. ③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类比,注意比较与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列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师:列表之后,我们得到了几组x、y的对应值,即几组有序实数对,如何用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把它们表示出来呢 也就是如何描点 生:以表中x的值作为点的横坐标,y的值作为点的纵坐标依次描点.(学生描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描点的动画过程) (2)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同学们画的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从中选出四幅图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进行讨论:这四幅图象画得对还是不对 如果不对,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为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经历画图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学生画图个案的评析、多媒体课件填充点的过程演示、以及学生的认真观察、思考,探索得出重要的结论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连接的过程:用平滑的曲线先顺次连接第一象限内的各点,得到图象的一个分支,然后再顺次连接第三象限内的各点,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把两个分支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1-2-1. (4)分析图象思考: ①观察右图,y轴右边的各点,当横坐标x逐渐增大时,纵坐标y如何变化 y轴左边的各点是否也有相同的规律 ②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 为什么 设计意图:简单地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特别是注意它们与坐标轴不可能有交点.引起学生的关注. 2.探究2:画出函数 的图象,并思考下列问题. (1)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哪些象限 (2)在每一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画法,特别是连线的时候,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们就能很从容地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了. 3.发现规律.(教材第7页“议一议”) 由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引导学生同时观察函数 与函数 的图象,观察它们的相同点,进而得到一般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生讨论得出:①都是由两个分支组成的,而且都是曲线;②都与x,y轴没有交点;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④都被坐标轴隔开,都无限地靠近x、y轴。 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更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三、例题解析 例:作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当x=4时,求 y的值; (2)当y=-2时,求x的值; (3)当y>2时,求x的范围. 解:列表,作图象,如图1-2-2 x…-3-2-1123… …-4-6-121264…由图知,(1)y=3;(2)x=-6;(3)0板书设计 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画反比例函数 2.画反比例函数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般地,当k>0时,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由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的两支曲线组成,它们与x轴、y轴都不相交,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