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学会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合并同类项法则.▲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活动1 新课导入化简下列式子,把结果写在横线上.(1)x-2x+4x=__3x__;(2)5y+3y-4y=__4y__;(3)7x-4a-2x+9a=__5x+5a__;(4)4.5x-12y+5.5x+7y=__10x-5y__.◆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20 问题1.提出问题:(1)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你能表示出去年和今年各购买多少台计算机吗?(2)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3)根据等量关系你能列出方程吗?如何解这个方程?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20 思考.(1)合并同类项的目的是将一元一次方程化为什么形式?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什么?(2)系数化为1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将方程中的同类项进行__合并__,把以x为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__ax=b__(a≠0,a,b为已知数)的形式,然后利用__等式的性质2__,方程两边__除以a__,从而得到__x=__.2.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①合并同类项;②系数化为__1__.3.基本的相等关系:总量=各部分量的__和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120 例1.例2 教材P121 例2.例3 如图是月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发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C)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27 28 29 30 31 A.27 B.36 C.40 D.54例4 在我国明代数学家吴敬所著的《九章算术比类大全》中,有一道数学名题叫“宝塔装灯”,内容为:“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倍加增指从塔的顶层到底层),请你算出塔的顶层有几盏灯?解:设塔的顶层有x盏灯.依题意,得x+2x+4x+8x+16x+32x+64x=381,解得x=3.答:塔的顶层有3盏灯.练习1.教材P121 练习第1,2,3题.2.对于方程2y+3y-4y=1,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A) A.y=1 B.-y=1 C.9y=1 D.-9y=13.若关于x的方程x+2a=3与方程x+3x=28的解相同,则a的值为(B) A.2 B.-2 C.5 D.-54.小明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把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看不清楚,被污染的方程为2y-y=-■.小明想了想,便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为y=-,于是他很快知道了这个常数,它是__3__.5.解方程:(1)4x+3x=1.5+;解:合并同类项,得7x=.系数化为1,得x=0.3;(2)16x-3.5x-6.5x=7-(-5).解:合并同类项,得6x=12.系数化为1,得x=2.◆活动5 课堂小结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设未知数;(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4)解方程、检验、作答.1.作业布置(1)教材P130 习题5.2第1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2课时 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移项的方法,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2.从算术方法过渡到方程方法解决问题.▲重点移项的法则.▲难点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ax+b=cx+d”类型的方程.◆活动1 新课导入把一些樱桃分给某班的学生吃,如果每人分2颗,则剩余25颗;如果每人分3颗,则还缺20颗,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设这个班有x个学生.根据题意,列方程为2x+25=3x-20.◆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22 问题2.提出问题:(1)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2)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3)如何列方程?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22 思考.提出问题:(1)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才能把它转化为x=m(常数)的形式呢?(2)方程3x-4x=-25-20与方程3x+20=4x-25有什么关系?哪些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些没变?(3)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4)由此你能得出解“3x+20=4x-25”类型的方程的步骤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3.教材P123 思考.提出问题:(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已经学了的有哪些?(2)移项的依据是什么?(3)移项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__变号__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注意:(1)移项要__变号__;(2)移项的目的是把__未知项__与__常数项__分别放在等号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x=m的形式.2.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移项;(2)__合并同类项__;(3)系数化为1.◆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123 例3.例2 教材P123 例4.例3 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4x-2m=3x+1的解是x=2x-3m的解的2倍?解:因为关于x的方程x=2x-3m的解为x=3m,所以关于x的方程4x-2m=3x+1的解是x=6m.将x=6m代入4x-2m=3x+1,得24m-2m=18m+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4m=1.系数化为1,得m=.练习1.教材P124 练习第1,2,3,4题.2.在解方程3x+2=-2x-1的过程中,移项正确的是(C) A.3x-2x=-1+2 B.-3x-2x=2-1 C.3x+2x=-1-2 D.-3x-2x=-1-23.对于方程4x-2=3-x,解答过程的顺序是(C) ①合并同类项,得5x=5;②移项,得4x+x=3+2;③系数化为1,得x=1.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4.解下列方程:(1)3.5x-5+2x=0.5x+10;解:移项,得3.5x+2x-0.5x=10+5.合并同类项,得5x=15.系数化为1,得x=3;(2)x-2=x+;解:移项,得x-x=2+.合并同类项,得x=.系数化为1,得x=5;(3)-5x+6+7x=1+2x-3+8x.解:移项,得-5x+7x-2x-8x=1-3-6.合并同类项,得-8x=-8.系数化为1,得x=1.◆活动5 课堂小结1.移项的概念.2.利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30 习题5.2第4,6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3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明确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重点去括号法则.▲难点针对实际问题列方程,并用去括号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活动1 新课导入1.某制衣厂生产儿童套装,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生产量减少500套,去年全年生产21 000套,这个制衣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生产多少套儿童套装?(只列方程,不解答)解:设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生产x套儿童套装,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生产(x-500)套.由题意,得6x+6(x-500)=21 000.思考:如何将方程转化为x=m的形式?2.回顾去括号法则,并化简下列各式.(1)4x+2(x-2)=__6x-4__;(2)12-(x+4)=__8-x__;(3)3x-7(x-1)=__-4x+7__.◆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124 问题3.提出问题:(1)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如何列方程?(2)该方程与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3)如何解这种类型的方程?(4)去括号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行程问题中,常用的等量关系:(1)路程=__速度__×__时间__;(2)顺流、逆流问题:①顺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__+__水流速度;②逆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__-__水流速度;③往返等路程问题: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__逆流时间__.2.解方程过程中,去掉括号的过程和整式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__相同__.3.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为:①去括号;②__移项__;③__合并同类项__;④__系数化为1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125 例5.例2 教材P125 例6.例3 定义一种新运算“ ”:a b=a-2b,比如:2 (-3)=2-2×(-3)=2+6=8.(1)求(-3) 2的值;(2)若(x-3) (x+1)=1,求x的值.解:(1)(-3) 2=-3-2×2=-7;(2)(x-3) (x+1)=(x-3)-2(x+1)=1,解得x=-6.练习1.教材P126 练习第1,2,3题.2.下列是四位同学解方程2(x-2)-3(4x-1)=9时,去括号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 A.2x-4-12x+3=9 B.2x-4-12x-3=9 C.2x-4-12x+1=9 D.2x-2-12x+1=93.解方程4(x-1)-x=2(x+)的步骤如下:①去括号,得4x-4-x=2x+1;②移项,得4x+x-2x=1+4;③合并同类项,得3x=5;④系数化为1,得x=.其中,开始出现错误的一步是(B) A.① B.② C.③ D.④4.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7.如果把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对调,所得两位数比原数大45,那么原两位数是__16__.5.已知x=3(9-a)-7(-7+a),y=21+5(a-4),当a为何值时,x与y相等?解:因为x=y,所以3(9-a)-7(-7+a)=21+5(a-4).去括号,得27-3a+49-7a=21+5a-20.移项,得-3a-7a-5a=21-20-27-49.合并同类项,得-15a=-75.系数化为1,得a=5.所以当a=5时,x=y.◆活动5 课堂小结1.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30 习题5.2第2,5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第4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运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掌握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熟练地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3.明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重点去分母.▲难点利用去分母、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活动1 新课导入化简下列式子:(1)+; (2)-.解:原式=+ 解:原式=-= ; = -.思考:如果要解=+1,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吗?◆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126 问题4.提出问题:(1)设王家庄距翠湖路程为x km,王家庄到青山与王家庄到绿水速度一定,怎样建立方程;(2)解这个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怎样去分母?依据是什么?(3)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4)你能归纳出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吗?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去分母的方法:依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各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母去掉.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__去分母__;②__去括号__;③__移项__;④__合并同类项__;⑤__系数化为1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解方程1-=时,去分母后可以得到(B) A.1-x-3=3x B.6-2x-6=3xC.6-x-3=3x D.1-x+3=3x例2 教材P128 例7.例3 某同学在解方程=-1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1没有乘3,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x=2,试求a的值,并正确的解方程.解:由题意,得2x-1=x+a-1,解得x=a.因为这样求得的方程的解为x=2,所以a=2.把a=2代入方程=-1,得=-1,解得x=0.练习1.教材P129 练习第1,2,3题.2.以下解方程-=-1的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A) A.4(2y-1)-2(5y+2)=3(3y+1)-1 B.8y-4-10y-4=9y+3-1 C.-11y=10 D.y=-3.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的解是x=-1,则k的值是(B) A.27 B.1 C.- D.04.某书中一道解方程题+1=x,●处印刷时被墨盖住了,查后面答案,发现这道题的解为x=-2.5,那么●处的数字为__5__.5.解下列方程:(1)-=;解: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6),得2(x-1)-(x+2)=3(4-x).去括号,得2x-2-x-2=12-3x.移项,得2x-x+3x=2+2+12.合并同类项,得4x=16.系数化为1,得x=4;(2)-=x-.解:整理,得-=x-.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6),得3x-(x-1)=6x-2.去括号,得3x-x+1=6x-2.移项,得3x-x-6x=-2-1.合并同类项,得-4x=-3.系数化为1,得x=.◆活动5 课堂小结1.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作业布置(1)教材P130~131 习题5.2第3,15,16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