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教案(3课时)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教案(3课时)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乘法法则
1.让学生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2×3表示3个2相加或2的3倍是多少;6×表示6的是多少;×5表示的5倍是多少;一个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一个数乘分数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有理数的乘法的意义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__4__=12(cm);
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3)+(-3)+(-3)+(-3)=(-3)×__4__=-12(cm).
【归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用乘法计算.
【探究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4=__-12__;  (-3)×3=__-9__;
(-3)×2=__-6__; (-3)×1=__-3__;
(-3)×0=__0__.
写出下面的结果:
(-3)×(-1)=__3__; (-3)×(-2)=__6__;
(-3)×(-3)=__9__; (-3)×(-4)=__12__.
【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__正__,异号得__负__,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__0__.
【探究3】倒数
×__5__=1;   ×____=1;
1×____=1; 2.4×____=1.
【归纳】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__互为倒数__.__0__没有倒数.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50例1)计算:(1)6×(-1);(2)(-4)×5;
(3)(-5)×(-7);(4)×.
【方法指导】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解:(1)原式=-(6×1)=-6;(2)原式=-(4×5)=-20;(3)原式=+(5×7)=35;(4)原式=+=1.
【例2】计算:(1)(-4)×5×(-0.25);
(2)××(-2).
【方法指导】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解:(1)原式=+(4×5×0.25)=5;
(2)原式=-=-1.
活动四:随堂练习
1.计算(-4)×3的结果是(A)
A.-12 B.12 C.-7 D.7
2.|-6|的倒数是(D)
A.-6 B.- C.6 D.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3,-2,0.4,-,-2.
解:倒数分别是,-,,-,-.
4.计算:
(1)-0.75×(-0.4)×1;
解:原式=××
=;
(2)(-1.2)×5×(-3)×(-4);
解:原式=-(1.2×5×3×4)
=-72;
(3)3×(-1)×;
解:原式=3×1×
=;
(4)(-100)×98×2.79×0.
解:原式=0.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倒数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作业:课本P50 随堂练习、课本P55习题2.3中的T1,T2
有理数乘法与有理数加法运算步骤类似,即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确定积的绝对值.应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提升运算能力.本节课始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2.灵活利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利用乘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灵活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还成立吗?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问题: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与×;
(2)[(-4)×(-6)]×5与(-4)×[(-6)×5],×(-4)与×;
(3)(-2)×与(-2)×(-3)+(-2)×,5×与5×(-7)+5×.
解:(1)(-7)×8=-56,8×(-7)=-56;×=,×=;
(2)[(-4)×(-6)]×5=120,(-4)×[(-6)×5]=120;×(-4)=,×=;
(3)(-2)×=9,(-2)×(-3)+(-2)×=9;5×=-39,5×(-7)+×5×=-39.
【归纳】(1)乘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注意:同加法的运算律一样,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51例3)计算:
(1)×(-24);
(2)(-7)××.
【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计算、交流,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运算律.
解:(1)原式=×(-24)+×(-24)=20+(-9)=11;
(2)原式=(-7)××=×=.
【例2】计算:
(1)×(-9)+×(-18)+;
(2)(-25)×;
(3)×12.
【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熟练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律.
解:(1)原式=×[(-9)+(-18)+1]=×(-26)=-14;
(2)原式=(-25)×=(-25)×4+(-25)×=-100+(-1)=-101;
(3)原式=×12=-100×12+×12=-1 200+2=-1 198.
活动四:随堂练习
1.4×(-3)=(-3)×4运用的是乘法__交换__律,[(-7)×2]×(-5)=-7×[2×(-5)]运用的是乘法__结合__律.
2.计算:(-4)×(-85)×(-25)可用乘法__交换__律和乘法__结合__律转化成(-85)×[(-4)×(-25)],结果是__-8_500__.
3.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8)×(-0.99)×(-12.5);
解:原式=(-8)×(-12.5)×(-0.99)
=100×(-0.99)
=-99;
(2)×(-15)××;
解:原式=××
=1×(-5)
=-5;
(3)(-5)×7+7×-12×.
解:原式=(5+7-12)×
=0×
=0.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运算律,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与运用.
作业:课本P52随堂练习、课本P55习题2.3中的T3
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经历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当点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体会除法与乘法的联系.
2.会利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活动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在小学我们就认识到除法与乘法相互转化可以简化运算,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又怎样将除法转化成乘法?有理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
(-12)÷(-3)=?由(-3)×4=-12,你能得出结果吗?
活动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有理数除法的第一个法则(直接相除)
观察下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1)__-3__×6=-18,(-18)÷6=__-3__;
(2)__3__×(-9)=-27,(-27)÷(-9)=__3__;
(3)__25__×=-5,5÷=__-25__;
(4)__0__×(-2)=0,0÷(-2)=__0__.
【归纳】①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②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探究2】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1.(教材P53例4)计算:
(1)(-15)÷(-3)=__+(15÷3)__=__5__;
(2)12÷=__-__=__-48__;
(3)(-0.75)÷0.25=__-(0.75÷0.25)__=__-3__;
(4)(-12)÷÷(-100)=__+__÷__(-100)__=__144÷(-100)__=__-(144÷100)__=__-1.44__.
【归纳】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类似:先确定商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
【探究3】有理数除法的第二个法则(化除为乘)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1)1÷与1×;
(2)0.8÷与0.8×;
(3)÷与×(-60).
【学生解答】(1)1÷=1×;(2)0.8÷=0.8×(-);
(3)÷=×(-60).
【归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活动三:开放训练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54例5)计算:
(1)(-18)÷; (2)16÷÷.
解:(1)原式=(-18)×=18×=27;
(2)原式=16××=16××=.
【方法指导】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相除的法则,一个是化除为乘的法则,第二个法则适合于小数、分数的除法,对于整数的除法,能整除时用第一个,不能整除时用第二个.
【例2】如果两个有理数a,b满足a+b<0,>0,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符号无法确定  C.一正一负  D.都是负数
【方法指导】因为>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b同号,又因为a+b<0,所以可以判断a,b均为负数.
解:D
活动四:随堂练习
1.下列化简正确的是(A)
A.= B.=-2 022
C.=-1 D.=-
2.计算:
(1)-8÷;
(2)(-36)÷(-4)÷(-9);
(3)4÷(-0.4)÷;
解:原式=4÷÷
=-
=-22;
(4)÷÷.
解:原式=××
=××
=1.
4.根据实验测定,高度每增加1 km,气温大约下降5 ℃,某登山队员攀登某山峰的途中发回信息,报告他们所在高度的气温是-12 ℃,测得当时地面气温是3 ℃.请你确定登山运动员所在位置的高度.
解:[3-(-12)]÷5×1=3(km).
答:登山运动员在距离地面3 km处.
活动五:课堂小结与作业
学生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除法法则,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会选择适当的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
作业:课本P55习题2.3中的T4,T6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到运用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让学生探索并总结有理数除法法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